何为修行?就是炒掉内心的大老板
观世音菩萨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菩萨了,他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神通和智慧,大慈大悲,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声音明明是不可见的,为什么要称为“观世音”菩萨呢?
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由来啊,这还要从古译经典说起。东汉大翻译家安玄和吴支谦翻译经典的时候,把观世音菩萨译为“窥音”。到了西晋,翻译家竺叔阑与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的时候啊,又把观世音菩萨译为“现(见)音声菩萨”。中国古文献中没有“现”这个字,因为古代的“见”字有“看见”和“出现”两个意思,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就用“现”代替了“见”中“出现”这个意思。
再后来,竺法护译《正法华经》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他翻译为“光世音”。“观世音”这种译法,最早出现在西晋聂道真的译经中,他精通梵文,在协助竺法护时,对“光世音”怀有疑问,因此在竺法护圆寂后,单独翻译时,就改为“观世音”,后来被鸠摩罗什大师和法显大师继承,至五世纪成为翻译经典的主流。
残留至今的文献中,“观音”一词的最古例应该算是鸠摩罗什门下竺道生于五世纪前前叶著述的《法华经疏》中的例子,当然,在《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偈诵中“念彼观音力”也反复出现。但是这些偈诵不是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而是从阇那崛多于公元601年译《添品妙法莲华经》中挑出后添插进去的。到了六世纪,菩提流支、般若流支、那连提耶舍、阇那崛多、佛陀扇多等开始使用新的翻译“观世自在”。至七世纪中叶,玄奘舍弃了翻译中的“世”,使用了“观自在”。
到底为什么是“观”世音呢?这个“观”到底作何理解?我们可以从《普门品》中散文和韵文部分的对比来看,无尽意菩萨对世尊问“为何观音菩萨大士称作观世音?”散文中,世尊的回答众生若“大声呼叫”及“念唱”观音菩萨得到救济,而在韵文中则是靠“念”得到救济的。
其实这是西北印度方言犍陀罗语和梵语的差异所致,梵语的sm和sv在犍陀罗语中都变为了同一形式:阿育王碑文中统一变为了sp,而和田出土的犍陀罗语《法句经》中都为sv。就犍陀罗语svara本义来说,既有“思念”的意思,也有“声、音”的意思。也许鸠摩罗什大师也知道这个意思,罗什大师弟子僧肇记录的《注维摩诘经》中介绍了罗什大师这样的解释:“世间遭危难时,若念观世音菩萨名皈依,菩萨观其声,使免遭危难,也称‘观世念’。”所以,根据犍陀罗语来看,经典中“观世音”的“观”实际应该是“念”的意思。
美国佛罗里达州ringling博物馆中有三尊连雕像,据推测为公元前三、四世纪的造像,其中一尊菩萨用右手食指指着额头作思维状,从台座上的佉卢瑟底铭文来看,这个造型的菩萨像应该是观音菩萨。如果这尊是观音菩萨像的话,那么同样姿势的犍陀罗半跏思惟像应该也可以推断是观音菩萨。这与上面观世音菩萨“见念者”的解释也相契合,观世音菩萨作思维状,实际上正在念着众生,看看谁有危难,而去解救。
写到这里,诸位应该明白了,这个“观”世音,实际上应该是“念”世间音声。所以观世音,观(念)世间音声并不矛盾!大家平时要多多称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或者六字大明咒,相信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念音声救苦的,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