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十地经》: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

发布时间:2023-01-12 16:05:03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十地经》: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

《十地经》提出了“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

如来所说十二因缘分,皆依一心”,即“三界唯心”的思想。

无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还是“无明”、“行”、“识”、 “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因缘,归根到底都是由“心”所造,这正是“万法唯识”的思想路径。

那么什么是“心”呢?

地论师认为“心”有三种解释:一、地师论的八识总称为心。此八识为眼、耳、鼻、舌、身、意、阿陀那、阿赖耶识。二、认为第七识阿陀那识是安心。三、第八识阿赖耶识为真心。

在地论师看来,三界唯心的心是指阿赖耶识这个真心。

《十地经论》卷八有“一心杂染和合因缘集观”,认为十二因缘是染,那么所依止的心、阿赖耶识也是杂染之心;卷九则有“自性不染相,如经心清净相故”,卷十亦有“善住阿赖耶识真如法中”,此处则认为阿赖耶识为自性清净之心,不可被染。

一面我们充满了执着贪欲,一面最高超越之佛性又是纯粹无欲无相的,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如何解释两者之关系则是一个难题。

如果将佛性比喻为一件衣服,人世间各种贪欲杂染如灰尘污垢将此清净佛性本心污染包裹,但无论一件衣服有多脏,那也只是衣服外面附带了几多东西,衣服还是那个衣服,衣服本身是无所谓脏净的,脏净实质指的是衣服外面附带尘土的多少,是无关衣服本身。

无论一个人如何远离善念佛法,那也只是说明其佛性本心被包裹得比较深而已,所以佛性内在于每个人心之中,只要破除贪欲分别之外在包裹,就可明心见性成佛,这正是众生皆可成佛的依据。

中国研习《十地经论》的僧人被称为地论师,他们对上述阿赖耶识是染是净等采用了不同的诠释中径,因此亦有南北两道之分。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宠等形成了北道,勒那摩提的弟子慧光等形成了南道。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面对同一个宇宙世界,同一个佛法体系,理应不相违背而能贯通一致,但现实中这些争论却可以深化扩展我们的思考维度和深度,于哲学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谓本有,强调的是佛性的先天性,而始有强调的则是佛性应由后天逐渐修行觉悟而得。本有始有问题再结合阿赖耶识的染净问题,可对地论师南北两道诸多争论观点的归属分类总结如下:

北道论师以众生之心性本为杂染,把世界的最高本体归结为具杂染性质的阿赖耶识,因而主佛性“始有”,认为佛性是后天熏习而成的,即“当常”之说。

南道论师以众生之心性本为清净,把世界的最高本体归结为“清净阿赖耶识”、“如来藏”或“无垢识”,强调后天只是去除污染障蔽以使本有之清净心得以显现,因而主佛性“本有”,即“现常”之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