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普门品》虽然简单,但它在大乘佛法的基石却是厚重的

发布时间:2023-01-17 16:05:13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普门品》虽然简单,但它在大乘佛法的基石却是厚重的

《大悲如观音》——昌乐法师讲解2

我们在走进社会,到成人阶段才接触到自己的信仰。在不信的时候,你搞不清楚,就觉得这些信教的人稀里糊涂,可是你一旦有信仰以后,你觉得那些不信教的人真是痴透顶,这是两个很大的极端。如果从存在就有合理性,那它内在的规律到底是什么?

这个系列,叫《大悲如观音》,《大悲如观音》的取名方式是跟《普贤十大愿王》的取名方式是一样的。《普贤十大愿王》讲记,我们集合起来的书名叫《大行如普贤》,因为叫《普贤菩萨讲记》好像太土了一点,所以叫《大行如普贤》。

这里叫《大悲如观音》,小标题是以《普门品》为中心,从信仰到弘法等,诸多对佛教现实问题的探讨。

我是以自己学佛的经历,从一个无知的少年到慢慢通过佛法,通过三宝的加持,看到了自己人生前方的路。再到后来,自己有一点改变,然后觉得自己的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觉得如果我不去弘扬佛法,佛法可能就这么衰落,然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我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到的、听到的、学习到的,大家可能想到但是没有深想的一些问题把它拿出来,进行一些探讨。

探讨信仰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弘法者应该如何帮助别人去建立信仰?如何去帮助众生走出苦难的娑婆世界,进入到佛国净土?如何让我们更深入地,所谓的深入到菩萨的内心当中,让我们也能领略到菩萨的那种大无碍、大自在。

《心经》当中的观世音菩萨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是为了度一切苦厄。所以《普门品》当中大家看到光怪陆离的,处处讲感应,处处讲神迹的典籍背后的机理是,照见五蕴皆空,于生死出入无碍,是这样的前提。

《普门品》虽然简单,但它内在大乘佛法的基石却是厚重的。如果你只看到《普门品》当中种种菩萨的感应,诉说着观世音菩萨的灵验,你把这个拿去跟身边的人分享,别人要不然说你是一个修行人,同道中人,要不然说你是一个疯掉的人,这是没有信仰的人。所以如何从现象的波浪,了解到内在的暗流,可能是我们学习这部经典要去仔细思考的。

这个系列大概是从热点问题开始讲起,观世音菩萨的能力“大慈大悲”;我们面对的现实,需要弘法者去“救苦救难”。那应该怎么样去救苦救难?

就是在法义上叫“有求必应”,方法是“三十二应身”,还有《楞严经》当中说,观世音菩萨,他之所以成观世音菩萨,最厉害的地方是,“耳根圆通”,入流亡所。耳根圆通是什么呢?大概的理解就是,你要帮助一个人,你要听他说什么。人类的语言常常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特别是现代人类,特别是中国人,讲话只讲三分,七分靠想象。

或者讲话是讲七分,还有三分你要仔细去琢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