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精读 辨析三昧》 (29)
在上一段经文中,佛陀以垂手之喻来开导阿难,用来打破阿难对于颠倒的固有理解。在经中阿难对于颠倒的理解,其实就是代表了我们世人对于颠倒的理解。那么我们常说的又有哪些颠倒呢?比如黑白颠倒、上下颠倒、大小颠倒、善恶颠倒等等。以黑为白是颠倒,以上为下是颠倒,以大为小是颠倒,以善为恶是颠倒。总结起来就是把事物的性质归纳为相反的对应定位,我们会认为这种错误的定位是颠倒的。
那么佛陀垂手、竖臂只是为了引导了阿难去认识上下颠倒的吗?难道说阿难以佛陀垂手为倒是不正确的吗?如果阿难以垂手为倒以竖臂为正是对上下的错误理解。那么慈悲的佛陀必定会明确地指明,并开示原由。而不会只是接下去对阿难说“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竖臂则手在上,垂手则手在下,这样的定位应当是没有错的。
佛陀只是为了让阿难明白趴在地上观察到的世界与站立着观察到的世界相比较,趴在地上所作出的观察结果都是颠倒的。高度与角度会影响着观察的结果。
当然了我们也不会总是趴在地上去观察世界。所以垂手之喻是为了引入佛身与众生身的比较。
佛陀说: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其实呢,学习楞严经的我们,现在也是不知身心颠倒所在的,对吧。
就连阿难都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就对了。如果仅仅只是意识到自己:失却了本心,而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仅仅只是意识到这个迷失,就以为自己已经开悟了,那会有一种更深的迷失,迷失了对如来藏的认识。
为什么学识不够的我们还不能明确地知道身心颠倒所在呢?
因为我们还不明白“如来藏”的道理。只有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才能明白身心颠倒所在。
楞严经第二卷,开头的这些段落,都是为了引入如来藏的概念。然后在第二卷、第三卷的经文都是围绕如来藏而展开的。
还没有学习过佛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肉身是自然之身。
学习过佛经的人,会以为自己的肉身是自然之身附加上因缘之身。
在佛陀的认知高度上,佛陀把肉身视为如来藏之身。
正遍知的佛陀是世界身心的主人,所以佛陀的垂手、竖臂是如来藏之清净之用。
性颠倒的众生,总是趣向因、缘的攀附,自、然的摆布。众生之身是因、缘之客,是自、然之随。
不识知如来藏,则身心不能归位,总是颠倒于客尘中,习气不离,生死相续,烦恼难断。
慈悲的佛陀会接着为阿难开示如来藏的道理。就让我们也跟着阿难一起学习吧,感恩佛陀的开示,感恩佛陀那源于如来藏遍及众生的海潮之音。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18 10 24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