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举例说明,佛学中的“非有非无”是什么,“中观”又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5 16:03:38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举例说明,佛学中的“非有非无”是什么,“中观”又是什么?

僧肇(公元384-414年),被鸠摩罗什称为“解空第一”,以其《物不迁论》、《不真空论》、 《般若无知论》三大代表著作系统阐释了佛学以空为特色的宇宙本体论。

僧肇曾批判本无宗虽讲“非有非无”,但实质还是过于重视无,从而偏离了中道。

具体而言,用僧肇的术语就是“不真故空”,即之所以以“空”作为对我们所见宇宙的最终超越性认识,是因为我们认识中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这个不真实既不是有也不是无,是“非有非无”。

举例而言,如有一人有心脏病,以前又被蛇咬过,某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见到一条绳子,却误以为是蛇而吓死了。首先,这时并没有蛇,虽然这个人如此深信存在一条蛇,但蛇是不存在的,这是“非有”的一面,是最先应该破除的“常见”。

其次,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存在一条所谓的蛇,因为毕竟是存在一条绳子,对绳子的误觉也会真实地产生吓死人的结果,这是不能完全否认的,这又是“非无”的一面。

所以总而言之,我们所信以为真的那个“蛇”是“不真实”的,即我们所见到的这个世界既不是不存在的,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世界”,这种不落断常两边的态度即是中观之道。

其实套用西方哲学的术语,即是我们所见到的只是表象而非“物自体”本身,此表象因本体而生,却又不是本体。

就佛教而言,所谓空是缘起性空。

阿部正雄认为“法体是自我存在之物,因为它不由他物所生。这是持久、永恒、不变、不生不死的存在。法体是单一的、不能分割之存在。简单地说,在龙树的意义,法体是自我存在的、持久单一的本质”。

但我们所见到的万事万物是这样的法体或有这样的法体吗?佛学认为根本不是也根本没有。

因为世间诸法(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外在因缘之和合才会存在,是随缘而生而灭的,不能独立自存,如果它们有自性法体,则是不必依赖他者而永恒存在的。既然是有待于他者,则他者是更为根本的,而他者又有进一步依赖“第三阶”的他者,所以诸法皆因无自性而空。

所以《中论》讲道: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

比如如果没有上课的缘起就不会有教室,没有阳光空气水就不会有花花草草等。而没有学生就没有上课,没有太阳也就没有阳光,而没有人就更不会有学生,没有氢氦等气体也就不会有太阳,如此追问下去则是一个因缘聚散的无尽之河,我们找不到哪个事物是有自性而自存的。

那最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呢?

佛学的回答是“中观”。《中论》著名的“三是偈”是中观的经典表述: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