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往生语录】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二)?
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闇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惨,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惨而不肯出也?
在缘的意思,与前面在心的意思,大同小异。造罪的心是虚妄的,闻佛的名号之心是真实,所以一虚一实当然不能相比,一实能破一虚,所以念佛能破罪业。造罪之时是从虚妄心、愚痴心、黑闇心,缘虚妄的境界颠倒产生。五欲六尘的境界都是虚妄的,杀、盗、淫、妄的境缘都是虚妄的,所以造罪是从虚妄心产生,缘虚妄境界,所以念佛能够破掉虚妄的境界。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功德是真实、功德是清净、功德是无为、功德是无漏、功德是无上,所以念这句佛号为何功德这么大?因为这句佛号的功德,有法藏菩萨修诸六度万行,究竟圆满成就,叫作万德洪名。万德就是一切六度万行的修行功德已经究竟圆满了,也就是完成四十八愿的任何一愿,也就是修成六度万行的任何一行,一切诸善万行的总功德,在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之上,所以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要救你往生极乐世界,功德够不够?够!了解这句佛号道理的人,绝对会认为功德够了。对这句佛号没有相当了解的人,知见没有很正确,也许就会这样认为:光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样要往生极乐世界,功德真的够吗?这样是对这句佛的了解不深,对阿弥陀佛的信赖不够。
你好好去读《净土圣贤录》《往生集》《佛祖统纪》《近代念佛见闻录》《善女人往生传》《三宝感应要略录》《法苑珠林》《华开见佛》,读刚才我所说的这些书,都是有记载修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尤其是《净土圣贤录》,你好好看,太多平常一心念阿弥陀佛圣号的人,往生极乐世界。你如果认为现代人,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你认为没有什么,你认为没有什么尊贵修行可言,那么我不和你说凡夫,我就和你说圣人,你去读《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向世尊报告他在因地的修行,大势至菩萨就是最专修的一位了不起大菩萨。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在因地,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证悟无生法忍。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老实专念,而且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就是不再假借念佛以外的其它方便法来资助念佛,证悟念佛三昧,修成道果,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一行——念佛,从因地念到果地,从凡夫念到圣人。诸位菩萨!这样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要使我们凡夫一心称念,往生极乐世界,功德够不够?有的人认为不够,你认为不够,我认为有剩,那我们不一样的看法,问题在哪里?很简单,因为我对净土的教法很深入的探讨,我对阿弥陀佛的了解很多,而你对净土教法的了解比较不深,你对阿弥陀佛的了解有限,所以你会认为只有念一句佛号,要往生极乐世界功德不够,我认为念一句佛号,要往生极乐世界功德,不但足够而且还有剩。所以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愿力在成就。所以一个人在平生造作恶业,临命终得遇善知识,是宿世善根真强,平常念佛修行、听经闻法、拜佛用功、守戒行善,那善根更是强。所以不是在时节久近多少,是在心、在缘。“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名号为何是清净?为何功德是真实?因为是法藏菩萨以古佛的智慧,称性发愿,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名号的功德是真实、是无上、是无为、是无漏、是清净,因为本性显露,才有真实功德可言。犹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说:“功德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我们凡夫众生因为还有贪瞋痴的三毒烦恼,所以我们所修的充其量是福德,很难称为功德,为什么?用意识心修行,用分别心修行,用愚痴心修行,用妄想心修行,不是用真实心修行。
“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智者大师说的真好,念佛的心是缘无上菩提之心所产生的,你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要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要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就是为了要广度众生,没有成佛怎会有神通、慈悲、智慧、道力广度众生?凡夫纵然有心要广度众生,通常是心有余力不足。
所以,念佛的心和造罪的心,是“一真一伪,岂得相比”,念佛是一真,造罪是一伪。譬如有一个人被毒箭射中,箭毒很深很重,所以伤肌破骨,但是听到灭除药鼓的声音,马上箭就自然拔出,毒药就解除。灭除药鼓是譬喻的话,有一种药叫做灭除药,将这种灭除药抹在鼓上,这面鼓如果敲打,灭除药鼓的声音一响,所有中箭的人,箭主动就拔出解毒了,这是《首楞严三昧经》所譬喻的,以灭除药鼓来譬喻菩萨摩诃萨安住在首楞严三昧,众生称念菩萨的圣号,三毒烦恼就会消除了,犹如念观世音菩萨,会消除贪瞋痴的三毒烦恼,这个意思。下面第三是在决定。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造罪之时是有间心、有后心”,因为是在平时造罪。在平时,还有生命,所以有有间心与有后心。因为是在平时,所以有时间的间杂、间隔。
“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就是因为念佛之时,只不过是几秒钟,十声的佛号几秒中,在临终生命剩下只能够念十声的时间,所以对这位下品下生行者而言,他是无间心无后心,所以随之舍命,念了十句的佛号就舍命了,善心猛利,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
下面是说出三种的譬喻。第一种譬喻,“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围”这字是两臂合拱的范围,是丈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十围就是十个人将双手展开围起来这样的范围,表示十围之索,这条绳子是很大条的意思。“千夫不制”,一千位壮丁无法将十围之索扯断。“童子挥剑,须臾两分”,一个孩子拿一口剑,从十围之索砍下去,马上就砍断了。这就表示自力与他力的差别,困难与容易的差别。
第二个譬喻,“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千年累积很多木柴,用一支火柴,一豆之火来焚烧,一下子的时间,就将千年累积的木柴焚烧殆尽,就是这样的意思。不必说用很多的火来烧千年,才将千年的木柴烧尽,不必这样。意思就是,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虽然在临终念十声而已,犹如一豆之火,但是犹如千年木柴的罪业,就被火焚烧殆尽。“一支弥陀光明火,化尽尘劳罪垢身,从今脱出三界狱,十方自在无碍人”。
下面第三个譬喻,“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就堕落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这样对比的说法,使我们了解,确实临终十念念佛能够往生西方。
“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是《观经》的经文。
念佛的时候,内心因为猛利,所以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要怀疑。最后一段: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坠陷也。
智者大师是随朝时代的人,在随朝时代之前就有人判断,《观经》的十念,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是别时意。“别时意”是《摄大乘论》无着菩萨所说的四意趣其中之一。《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著作。在《摄大乘论》里面说四意趣,第一平等意,第二别时意,第三别义意,第四众生乐欲意。“别时意”的意思就是世尊说法,以别时作为成就之理,也就是说《观经》下品下生的行者,虽然念十声阿弥陀佛的圣号,往生极乐世界,是在远生往生,不是在当生往生。这就是摄论宗的行人,用《摄大乘论》别时意来理解《观经》下品下生的行者,临终念十声阿弥陀佛的圣号,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当做是别时意、是远生因。也就是《摄大乘论》的行者认为,下品下生的行者,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当生往生,是在未来世往生。所以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道绰禅师在《安乐集》,都有提出《观经》下品下生,十声的称念,是当生往生,不是别时意,是实时意,是当生舍报之后就是真正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所以,别时意这个问答设问,在很多净土的祖论里面,都有谈论到。在此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第八疑也有说到,是真正在当生往生,并非是在未来世往生。
所以,如果将《观经》下品下生的十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当做是别时意,智者大师就说“几许误哉”,这样就错误了。“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不要听从《摄大乘论》行者错误的见解。“自坠陷也”,堕落邪知邪见的陷阱。智者大师的意思就是如此。
第八疑实在很值得大家好好探讨,希望能够带来大家破疑生信,念佛往生。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 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