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修行方法7

发布时间:2023-03-12 21:04:25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修行方法7

修行方法

算命看相:以抽签、卜卦、紫微斗数、摸骨等方式断言一生祸福,此系由于人对自身未来迷惘无措,盼能借此指引方向。佛教则主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缘。

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合乎自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己证阿罗汉果者,则所到之处皆是净土,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圣人心转境”,做最佳注脚。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内在的心性远比外在的地理更重。

烧冥纸:始于汉朝纸商的促销术,沿袭至今,甚至衍生出纸扎冥具,祈今亡者受用的习俗。佛教主张,若欲做功德,当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

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则同焚毁经书,罪过不小。

《祈愿正法重现》

问:以前许多的人烧锡箔,总是浪费吧?

答:这一问题是值得说明,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教示佛徒烧锡箔,佛经里也没有“锡箔”这两个字,这足以证明烧锡箔并不是佛教的行动,锡箔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这是我国民间信仰神道教的一种风俗,可说其来己久。一般没有知识的人对佛教的教义认识不清的人把佛号写在锡箔上,当作冥钱用,那更是错误万分的,锡箔冥器和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实在时间太久远,流行太普遍,非但教外的人不了解,就是部分的佛教教徒自己也在盲目焚化。

问:那么城隍、土地、灶君、财神、东岳大帝等是佛教的菩萨吧?

答:都不是菩萨,和佛教没有关系。这些神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以神道设教,使民间习惯崇奉的神道教,这种神道教属于多神教一类,一般的人们,看见一切神像都误认为就是菩萨,其实是不然的。

问:请教一下怎样才是菩萨呢?

答:能够学习佛法,牺牲自己,为人民为众生服务,并且能把佛法普遍传播的人,这就叫做菩萨,菩萨做自利利他的工作到最究竟最圆满的程度就成了佛。

《戒杀四十八问、释迦牟尼佛的道理》合刊

陈海量居士著摘自

学佛多年,虽遇善知识教导,却仍悠悠泛泛,毫无进步,病在信心不足,不肯精进,常说的净土法门,认真念佛,念一,二年往生的,真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见得他们学问好,法比我们懂很多,就是认真去做而已。把世缘放下,认为念佛是一件大事,短时间内就有成就。

念佛求往生不要说再等几年,再等几年就来不及了,果能对四谛法(苦集灭道)有深切的了解,一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说己经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实在未看破,所谓知难行易,真实不虚。

以理心智心念佛必有成就,以散乱心念佛得福报而已,必须有恒心,一暴十寒,无济于事。

劝一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近来人每好高骛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彼只知禅宗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宗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恼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净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竟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纵然成者绝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法门也。所以学禅学密均非易事,吃力不讨好,还是念佛可靠。若能专心念佛,是天下最聪明的人。

现在学佛的人,多数不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总是想先买一所公寓,有个安定的住处。生活求其舒适,饮食要求营养,收入总嫌不够,生活过得富裕快乐,有空闲的时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经,拜佛听听经,跑跑道场,吃吃素斋,此不过表面上冒充佛子,论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几年,享享清福,并不一定要往西方极乐世界去,一有此种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轮回。要知学佛要下决心,一心求生,不必顾虑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护法龙天护持,不虑生活无着,如果心不在道上,每天为自己生活打算,则护法神也就乐得休息一边。还有同修,总想找一个清净地方修行,须知掩关潜修固然有功效,但也是修行人的险着。古人说:“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若是修行程度不够,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还会招魔,出大毛病。

佛光有三种人见不到。(1)凡夫见不到,清凉大师特别加以注释。谓此指愚痴之凡夫见不到。(2)知见不正的人,即相信邪魔外道的人。与佛无缘故见不到。(3)佛门内,学佛而无深解者见不到。

人生一切境遇皆受因果律之支配,今生之财富是由前生财布施得来的。今生的智慧由前生法布施得来的。有许多人发了意外之财。不但病魔缠绵,损失殆尽,且把老本花掉,此种事情世上所在多有。所以人不必贪生,要放下一切,把一句阿弥陀佛守住了。心地才清净,决定往生。“看破”是学问,“放下”是真功夫。

《谈念佛往生问题》净空法师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一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