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

发布时间:2023-03-14 21:05:51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

(三)种子翻腾与座下观照、见性与保任
175
问:修心中心法当种子翻腾猛厉,忍无可忍时,怎么办?
答:不要怕,只须出声持咒,即能化去种子。经过千百次的翻腾上下,便可证入不动。

176
问:座上有时种子翻腾剧烈;有时一座却十分空净;有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闷、难受。这是为何?
答:种子不是一下子即能消光的,要不断在事境中锻炼,所以不可大意、骄傲。功夫没有到落堂的地步,总不免有反复,所以你要努力上进,不可懈怠呀!

177
问:一直修第四印,是否可以把种子翻光?
答:不可以,还须在事上磨炼。不过打坐修法可以帮助你在事上透过去。打坐是修定,事上磨炼是修慧,要定慧双修才好。

178
问:修法至一阶段后,反复出现心似刀割,心情烦躁,着急之状况,该如何对治?
答:八识种子在翻动,故有此感受。修行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耐心闯过这波涛起伏的难关,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又,难过时,出声持咒,容易度过难关。

179
问:我在修行中时常因身虚心烦而进进退退,是不是应坚持加坐?
答:免不了的。功夫未到不动地,总是要发生进进退退的烦恼现象,因八识田种子被般若火薰起,翻腾而使然。种子翻腾起来很难受,觉得退了,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睡也不是。此时要顶得住,不被吓倒,要透得过,其实这是进步。可加修第三印,出声念咒。但如实在感到身体不支,也须稍放松,减少打坐的时间。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抓紧用功啊!

180
问:每次月经前几天明显感到心力不够,不像平时能观照住,想往外面跑。这次竟然想说是非,明明觉得不该这样,可控制不住自己,反被外境所转。实在惭愧,有负师父的教诲。
答:这是生理的反映,不要紧,就到外面走走,散散心好了。女人到了更年期,生理反映特别强。尤其用功人种子翻腾厉害,就更不能作主了,过了这一阶段就不妨事了。观照要松紧适度,不可过紧。

181
问:打坐后觉得睡眠不太好,还会做梦。
答:觉不要睡得很死,做梦是在翻种子,是好事。

182
问:种子翻腾如何调伏?
答:修学佛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功夫没有到彻底的时候,会有反复,就是这样一浪一浪的。要督促自己不要跟种子翻动的妄念跑。所以过去的大禅师都念楞严咒心,用楞严咒心来调伏这个种子。最坏的种子是淫欲心,这是最深的生死根本,这个根子断了就好了。如种子翻腾得厉害,不打坐,只念咒,也可出去散散心,过去了就再来打坐。我们八识田中的种子太多了,所以明心见性后还不能了生死。很多明心见性的人还要犯错误,因为种子埋伏在里面,碰到缘就起现行,翻出来了。因此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在事上磨炼,将种子磨光才行。

183
问:至今修法已有六个月,有些问题祈请师父开示:打坐一段时间就出现烦躁情绪。心烦意乱,爱发脾气,不由自主,但过后自己又很后悔。烦躁出现过好几次,导致停坐两次,共五天,好像这个台阶总是越不过去。近一两座,座上也有些烦躁。该如何对治?
答:这是你心神不稳,种子翻腾所致。此时可出声持咒,度过此关,千万不可停坐不修。

184
问:虽然加坐,烦恼似乎并未因此减少多少,而且经常心头发闷,厌人恨己,是否由于坐得太久了?
答:打坐应该是一种享受,无半点烦恼,你倒烦闷欲绝,走到反面去了。似应调剂一下,去外面游山玩水,再来打坐吧。多和知友谈谈,交心也不失为一种调剂的好办法。应病与药,法无定法。总之打坐用功,应该是心态平静,安稳、舒适,而无烦恼。纵然种子翻腾,有进退失据之感,只要出声持咒一番,即能安然无恙。“厌人恨己”是你心量小的旧习翻出来之故,赶快呵斥自己,放下这一切不应有的恶习。



185
问:近来碰到点逆缘,一直子气得我妄念纷飞,腻透了,想尽快搬家去净土。虽明白诸法皆幻,却仍有所希惧。
答:唉!要成佛,不是图舒服快乐,而是不怕吃苦。因为佛是入世度众生的,不是厌世逃避的。佛是二足尊,你不吃苦,福德从何积聚?!没有福德你怎么成佛,更如何出离六道?!所以要出苦就要不怕吃苦。在苦难中锻炼,才能将执着消光,而恢复本性光明。

186
问:有次因一点小事和人家顶撞起来,当时我自知不好,但按捺不住。这都是我心量小,爱面子的结果。这又是修法的大忌,该怎么办?
答:这是观照不得力之故。人人都有爱面子的习气,其实这是最愚蠢的,就是为这莫须有的面子,把自己拉到生死之中去。要问怎么办?就是赶快放下。

187
问:除习气是否不能太着急,着急本身也是习气。
答:对!不能着急,你心空了,还有不好的行为吗?讲对治就落下乘了。当心动时,只“呸!”一声就完了。

188
问:只要时时心空净,做到“念起不随”就行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习气”,是吗?
答:习气就是着境,随境转。能不随境转,则习气自除矣。

189
问:证悟本来后,最难的就是除习气,我一直以为自己能放下名利,可一听说可免费考读研究生,心就动了。好几天一上座就被“去,还是不去”的念头困扰着。
答:这叫做“当断不断,反遭其乱”也。一切境界皆如空花水月,不可得。我们只游戏其间,不执不废。不做亦得,有什么放不下的?学佛就要潇洒自在,要坐就坐,要行就行,毫无拘束,方无碍也。

190
问:有时忍不住发怒怎么办?
答:发怒时持咒,念起不住,念起不执。

191
问:弟子修法已有百座左右,因自己业习深重,定力仍然很差。但我感觉还是有进步,内心比以前安稳多了,平静了。
答:那也不错呀,用功功不唐捐,不会白费的。何况是修这样的法,怎么会一点没进步呢?做功夫不能性急,须耐心坚持下去,始有成就。因我们多生历劫的习气深重,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消除而亲证佛道的。努力用功吧!

192
问:若精诚修法,待智慧开启,是否业障即除?然修法以发心为首,不得不为之虑,敬乞赐教。
答:果然精诚修法,化空妄念,心且不有,又何有障?!所谓障者皆妄心作祟也。你如真发心学佛,即能精诚修法,切忌空谈,贡高我慢。

193
问:愚现在修法,以稳妥前进为原则,下座后注意饮食及休息充足,以为助力。此是否属身执?
答:修法本应注意保养色身,所谓借假修真,何有身执之嫌?

194
问:我这星期觉得障重,天天在修第二印,准备修一至二星期,可以吗?
答:可以。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什么叫障重?“障”没有个东西,你把它拿出来看看。所以说障是虚幻的,还是心啊,是心著相了。还是心没死透,心死透了就有力量了。所以,月藏问文殊菩萨:“明知生死本空,为什么我偏偏受生死流转呢?”文殊菩萨说:“其力未充。”力量从何而来?关键在于心必须死透。如果真知道这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空的,那自然就有力量。但是如心不清净,没死透,没有真正知道这本性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则不行。所以还是理性认识不够。禅宗讲:大死之后才能大活。你死得不透,或半死半活,不行啊!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着相啊!

195
问:如何保护?
答:开悟并不难,但要保护它却不易。不保护它就会跟着念头跑,杂念纷飞,乱七八糟的事全来了。所以必须绵密保护,才能将妄习消光。但护念不可死,更不可执着。只一觉,拉回来即可。这就是念起不随。外面的事情都是空花水月。《圆觉经》说:“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缘起性空,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不跟妄念跑。一切随缘,因缘是这样,我们就这样做。尽管做事,一点不动心,为了众生做一切事而心不粘着。能时时这样做,不须几年,即“皮肤脱落尽,唯露一真实”,就能大放光明,神通显现了,但也不能执着神通。识得本来后,还没有归宗,跟念头跑时,要像牧牛一样,用鞭子打它。哪个祖师不是这样做功夫的?我们修心中心法,打开了,见到本性,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时也没两样。但要亲证一回。噢!原来什么都没有,而了了分明。开悟是方便的,但要绵密保护,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夹山和尚在船子和尚那儿开悟后,赶快到山上去保护十八年。识得本性后打坐与没有识得打坐是两样的,识得后打坐就是保护它了。念头来了不睬它,行住坐卧中,时刻保护,保护自己不要着相。

196
问:上座安心修法,下座绵密观照,时时让自性现前,如此用功下去,时节因缘到来,就不愁不开悟了。以上知见正确吗?
答:知见不错。

197
问:心中心法后半部如何修?
答:观念头起处,不跟念转,差别境当前也不为之心动。这就是禅宗保护本性的修法,这样修下去,就能了生死。

198
问:关于“心念耳闻”,我感觉若注意“耳闻”,又注意“心念”,心易乱,究竟如何是好?
答:耳闻是能闻之性,而不是注意耳朵。所以耳闻心念咒之声,则妄念不起矣。

199
问:修法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后就能明了诸法实相,从而不会迷惑颠倒,造业受报了。修法的诀窍在心念耳闻,不管身体上的任何感受。只将咒分分明明地念下去,最后将咒也化去,就孤灵灵地剩下灵知觉性了,但也不可著。对吗?
答:是的。妄念化空,咒即念不出来了,当下忽然根尘脱落,世界化空,真性即现前矣。

200
问:“念起不随”是否属压念?
答:不是。

201
问:刚见上师时,觉得自己本来是佛,因此于一击掌之刹那,便明了自性本空。但时间一长,烦恼又起来了。
答:可怜,出声持咒以转换吧。

202
问:我在起念时,不知不觉就去压它,对吗?
答:不能压念,尽管起用,但不跟它转,不睬它,这叫做“青山本不动,白云任去来。”坏不是坏在起念上,而是坏在跟念跑。不是压住不起念,而是念念不停留,这才是无念。六祖所谓“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比量而现量,比量是知道,有分别,而现量不动。这与镜子照物还有些区别。镜子照物不管好坏,没有区别,而我们知道好坏、美丑,但心不动。功夫做到这里就行了。但非要见性不可,不见性做不到。所以说,活活泼泼地做很难啊。

203
问:请师父开示“念起不随”与“毫无分别”?
答:“念起不随”不是叫你做个呆子,连好坏、是非也不知道,而是了知,但不住着,这是第一步功夫。第二步功夫为“毫无分别”,是指善于分别客观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即知道是非、长短、得失,但心中不动,不被任何事物所影响与染污。

204
问:弟子在下座观照时,有时没有一念,但一会儿就忘记,一忘就随妄想而去。
答:正观时一念不生,知道这一念不生的灵知即是本性。一会儿就忘了,就赶紧拉回来,不要随念转。

205
问:平时知道不要着相,可碰到事情又忘了。
答:这有什么用?!这是你仅懂一点道理而未真实修炼的缘故。应该赶快改正,精勤修习,多多打坐,绵密观照才是。

206
问:请师父谈谈“时时观照。”
答: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刹那的念头很多。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识跟着跑,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七识就传给第八识,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观照就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不睬它,要观照念头的起处。

207
问:“安住保护”是不是将此无念而知觉了然的灵明寂寂光景,常常在人事逢缘之境中相应相印,守之护之?或者才有念起,即迅速回光转而空之,与这空性相应呢?
答:对!在应缘接物时,只有当事的一念,无有第二念。做后毫不留念,如未做过一样。这是无住无著功夫。

208
问:若在闻声时,仅闻“闻声者谁?”有时似乎近似无念而空然,但有知觉的光景,可转而又失。是否要承当第一?如何承当?
答:问“闻声者是谁?”是在未悟时用。如已悟这能闻声者即自己主人公,则不须问。但保护它不住声即得,更不须起念承当,起念承当则是头上安头了。

209
问:常于妄念流动时,回光返照“前念已断,后念未起”之中间空明。这样做好吗?
答:不对,妄念断处即自性空明,不须再起念观照。

210
问:因工作忙,有时观照力不足,便采用了大圆满中“断”念法,一天数十次,这样于颠倒中似较前有些把持力。
答:这种简易禅法于事忙人最适用。你能每天做数十次,日久功深,自然于不知不觉中打成一片,而归家稳坐矣。

211
问:座下“断”念法,即于事忙或心念外驰散乱之际喊一声“断”。
答:不一定喊“断”,一觉即行。

212
问:座下很少忘记保任,干活休息也一样。有时一想观音圣号或弥陀圣号,耳边自动响起念佛声,甚至流行歌曲也是一样。怎么办?
答:这耳边的一切音声,均不可睬它,任它自生自灭。

213
问:有时在念头上没觉察,念尾巴上才知道。
答:这是觉迟了,力量不够。要看话头,念头一来就化空它。如念头转了个圈才看见,那是看的话尾巴。所以禅家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观照的好处就是,念头来了就知道,境界来了,有的觉照在前有的觉照在后。顺境不易察觉,而恶境界却易觉察。

214
问:《般若正观法门》中讲观的问题,要求从心窝处起观,不取舍之,而避免某些学人因过于集中头部引发高血压之类病症。对吗?
答:观心是观心念起处,不随之流浪。即念起即觉,一觉即空。既不著在心窝、头部,也不著在丹田或脚下。持咒也只是“心念耳闻”,不著处所,松紧须随时调整,不可过紧或过松。

215
问:下座观照,应了了觉知。我起了什么念,应该清楚,是吗?
答:起念要知道,但不能跟它跑。不能记住这个念,念起即觉,一觉即空,像水上画图一样。

216
问:如何观心?
答:心者即念头,念头来了就化掉它,不跟它跑。起初是通过持咒化掉妄念,看见念头,念头就没有了。定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念头来了不用化,自己就化了,直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了了分明即照,不动就是寂。起妙用时,应缘接物时就起念,不应缘时就没有念,这是最好的禅法。观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门。

217
问:“观自在”就是对事事物物不粘着,也不偏废,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就这样老老实实地随缘度日就行了。这种理解对吗?另外,我与丈夫将在元月27日开始打七。
答:你的体会非常正确!就这样老老实实地随缘度日是了。所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也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的一种绝学无为闲道人的平常心是也。
你们夫妇真是好样的!既能于理上醒悟,更不废事修。于此苦寒时节,不忘打七用功,将来定能证成大道,圆满菩提。

218
问:对下座的观照功夫,其下手处,仍未明白。今观照似有三种下手法,请师开示。(一)直下观照妄念,不取不舍照之。(二)观照心念起处,念起即觉,不随之攀缘流浪。(三)观一切事物皆如梦幻泡影,皆属无常幻化之物,应远离贪著。
答:前两种看起来似两种,其实是一种。因能念起即觉,即直下观照妄念,不然不能念起即觉。不随念转即是不取,念来只是不随之转,而不是压它不起,也不是讨厌它而舍离。故二种是一法也。第三种很好,除对妄念调治外,对事境须如此观照。

219
问:弟子采用上面的第三种方法,这样是否符合上师要求?
答:只观境,不观心念,会随念流转。(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还是流动不息,所谓“家贼难防”,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无用,必须双照才行。

220
问:有人说:念念不停留也是修行中的过程。但按师父的开示,念念不停留是本性的大机大用,请师父再为指点。
答:“念念不停留”,如还有个念念不停留在,就不究竟,仍要化去。我说的“念念不停留”是用,“当下即是空”,不需用心去化。

221
问:“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究竟起念不起念?
答:照即是用,即是念念不停留。无念之可念,无起之可起,法尔显现,自然应缘。

222
问:我们平时保的就是这个灵知吗?
答:对,就是保这个灵知,而不是保空,不是守住那个空境。念头来了不睬,不睬就是灵知。

223
问:我们做事时也要了了分明吗?
答:对啊!我们念咒时听得清清楚楚,也是了了分明,咒不清楚就不是了。不是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个了了分明。到一定的时候,“啪!”一脱,脱的时候还是了了分明,什么都没有,唯一真性现前。

224
问:《六祖坛经》说:“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这两点怎么矛盾了?
答:“看心观静,不动不起”,这是压念不起,故大错。现在叫你观照,是叫你看着妄念的起处,不跟它跑,而不是压念不起,故不相同,没有矛盾。

225
问:平时用功无非是息妄显真,但《圆觉经》说:“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似让人无法把持。所以弟子在平时观照和静坐观心时,总觉得左右不是,不能确定具体方法,又怕念起,又怕犯压念的毛病。
答:让你观心,不随念去,就是不起妄念。平时不故意起念头,不向外攀缘,而当妄念起时也不执着妄念。念起即觉,不随逐、不压制。只是了了觉知,不起分别。这就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的用功方法。

226
问:下座后,对境生心,为境界所转,当如何用功?
答:下座要时时观照。这个更难,因为人都是跟着境界跑。刚刚下座时还有个定境,知道看着自己不要乱动。可是,在事情上一做一滚,就忘记观照了,跟着境界跑了,与平时没打坐时一样的乱七八糟,这就不好。所以,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下座的时候要绵密观照,不要忘记。但是我们在境上也容易忘记,和几位朋友一谈心,什么事情一做,马上就乱了。念头来了,要赶快拉回来,观住自己。一定要做这个功夫,否则就不能上路。功夫到后面,观熟了,就不要观了,再观就多事了。所以,先下手要“观”,做到后面就不要“观”了,把这个“观”字忘掉才能进步,功夫才能上上升进。再更进一步,连“忘记”也没有了,那功夫就由有为进入到无为了。功夫就是要由有为渐渐地进入无为。无为一下子是做不到的,开始一定要有为地观,就是有心地做功夫。到了后来,无心做功夫,什么功夫都没有了,就更进一步了。

227
问:有人认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观照,没讲清楚,而台湾禅师来传的观照有下手处。他认为观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别。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个细节都不忽略。在观照中,当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处,即是妄心。
答:真没讲清楚吗?如果初观心的人对样样事都清楚,这是观境而不是观心。观心者知境本虚而不将心循境;知心本空而不住心,心境两空,当下无念。正无念时也不执着于无念,而当念起时也不落于有念,有无皆消,当下灵觉。而此灵觉之性,非心非境,全体是空。正于空时,却又了了分明,全体是假。空假不二,更无分别取舍,正于此时,正观历然矣!这不是如实观照吗?难道要如此人所说,将吃东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将同房的淫乐长期藏贮在心脑中,才是观照吗?假如这是观照,只是魔王的观照,是下地狱的观照。再说,讲这个观照已是多余,已是钝置了行人。本来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当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着照空,才是真正的禅法。此人叫大家每个细节都不忽略,这是“不起分别”吗?这不是着相吗?细品食味与淫乐,还要将食品经过咽、喉、肠、胃的情形体会出来,这是“当下即了”吗?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将淫欲念发展扩大到身体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魔王说法,就是这样矛盾百出。

228
问:有人在一些地方说某某人开悟了,他的说法对不对?
答:理解不是开悟,懂点道理就说他开悟了,不要用功了,那是大错特错。理悟,遇到事情还是透不过去,没用。如苍蝇见血,马上叮上去了,见境就动心了。如是这样的话,临济祖师只要说一句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说三句?禅宗也说法身边事、法身正位、法身向上。从前古人根基厚,一点就知道了,继而又绵密保护不肯放松。现代人保护不住,跟境界跑。他的错误在后边,叫人不要用功了,不要打坐了。应该绵密保护,功夫要上上升进,觉受增长。认识本性是第一步,绵密保护是第二步,离开保护是第三步。因为保护也是执著,忘记保护不容易。要把忘记都忘记,这是第四步。我早就对他说,不要得少为足,要小心谨慎,好好做功夫。我问了他好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来。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上说,证明开悟有十条,第一条就是所有的语录、经文,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他做不到。

229
问:能时时在观照之中,粗的妄念没有。细的妄念生起时,是不是不随之流转,而看得清清楚楚?
答:观照还是多此一举,讲到做功夫当然可以。但到最后,是无功夫可做的。

230
问:打坐念咒,身体不要化空,只要体认这了了分明的觉性,即是见性。
答:这只是理解,不是亲证。


问:光靠理解,认定这能听能写的算不算见性?
答:这都是理解,不算亲证本来。

231
问:我认为行者在疑团未破之前,或摄心归一,遇大手眼,见机直示心源,“噢”的一声,根尘脱落,入现量境,这是真见性?
答:果真根尘脱落,了了不昧,当然是真见性。

232
问:修法念咒至能所双亡,虚空粉碎,身心化空,了了分明,生灭灭己,寂灭现前,有此境界,才是见性,才知如何保护!
答:对!

233
问:理上明白缘起性空,色空不二,而心境没有消融,是否见性?
答:没有见性。

234
问:不知以哪一种见性为准?
答:当然是亲证本来为对。

235
问:当一个人见性时,是否要完全根尘脱落,都要爆炸吗?
答:心中心法做到一定时候,就会根尘脱落。但每个人并不完全一样,有的人不是爆炸。其实我们一念断处就是那个境界,只是力量不同,而证悟到的本性是一样的。无念时,身心世界都没有了,但有知觉在,这灵知就是本性。功夫到了,自然就到那个地步。

236
问:脱开时,外界的声音听得到吗?
答:入定与脱开时没有区别。这时没有声音、时间,一切都没有,只有一个绝对的真性。我们有了这功夫,反过来就是神通发现,如天耳通,他方世界下雨的声音都能听到。

237
问:是否每个人都要爆炸?爆炸是否有声?
答:各人体质、根基、习性不同,不是千篇一律的。爆炸不可求,更不可等。有的人爆炸是有声的,有的则不然,只要能所脱落即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