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从贫苦茶贩到百万茶王

发布时间:2019-09-20 09:51:47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小时候,我没喝过牛奶,没吃过鸡蛋,靠米糊为生,豆腐是上等菜。”俞学文痛说起“革命家史”,活脱脱就是一部“血泪账”。不仅肚子受尽委屈,还因为他是“反革命的孙子”、“劳改犯的儿子”,精神饱受欺凌,连老师都拿他家历史当反面教材。    今非昔比啦!眼下,拥有上亿资产的俞学文,在马连道的“京城茶叶第一街”上,开着全国最大的茶庄和茶楼。    这位刚过完36岁生日的董事长,腰间系着象征本命年的红腰带,目光谦和友善。谈及今天的风光,淡淡一笑,不经意地说:“嗨,我不过是走在了别人前面。”    俞学文生在浙江省武义县的小山村。高中尚未毕业,父母离异各自成家,他只好拉扯着两个妹妹顶门立户。从小受尽压抑的他,满脑子想的是“出人头地,不能让人瞧不起”。    最早,他从报上搜寻致富信息,并贷款1万元办起猪场。冬天,十几只小猪生病了,怕小猪冻着,他跳进猪圈里搂着小猪睡觉。他的这番苦心不久后便有了回报。    “哎哟,学文养4个月的猪,比我们养1年的还大!”老乡们惊呼。这事成了当地奇闻,县、市媒体纷纷报道,俞学文一下子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    那几年,他特风光,养着猪、鱼、鸭,种着水果、茶叶,倒腾着小买卖。21岁便盖起三层小楼,骑上了全镇第一辆摩托车。    谁料想,饲料价格一个劲上涨,养猪成了赔钱的买卖,加之鱼又被洪水冲走,眨眼之间他亏损了好几万。痛定之后,他悟出:农村信息闭塞,很难大有作为。于是,他挑着家乡的小叶茶直奔北京。    26岁那年,他在北京马连道开了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茶叶店,走街穿巷吆喝,但经营惨淡。那时,茶叶一条街的老大是福建的茶商,占领了北京各大商场。“老板特牛,瞧不起我,茶叶卖给他,上门七八次都要不回钱来。”俞学文憋了口气,“总有一天我要超过他!”    他让老婆在北京看摊,回老家卖了鱼塘,运回一卡车茶叶筒。他早就注意到,北京人买茶甭管多好的茶叶都是纸一包、绳一扎了事,放长了茶味尽失。于是,他倾其所有从杭州订购了茶叶筒,重新包装的茶叶在京城卖的特火,常常货还没入库,就让等在店里的客户“抢”了去。茶叶筒救活了茶叶店,俞学文一年净赚32万元。    他用这笔钱,在北京注册了更香茶叶有限公司,从此打起茶叶品牌的主意。家乡武义有座海拔800多米云雾缭绕的小和尚山,虽是茶树的天堂,但山高路远无人问津,他在那儿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研制出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茶,并通过国际IMO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茶与普通茶叶相比,说白了,就是土鸡和肉鸡的关系。”俞学文的更香有机茶王,在中国名优茶拍卖会上,获竞拍金奖,100克成交价2.7万元。乍一听惊诧于这天价,听他娓娓道来,方知这茶王的确来之不易。“一斤有机茶王有近6.5万个芽头,需要几十人采摘,芽尖一点儿不能弄破,几千亩茶园的几十万斤茶叶中,只能炒制出100多斤。”    俞学文成了京城销售有机茶第一人,武义也沾光被誉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他又相继在广西、云南、福建等名茶产地,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带动上万户农民种茶。“过去十个茶农九个亏,现在我的茶园效益增加了十倍。”一位老茶农热泪盈眶地拉着俞学文说,“我把全家都交给更香公司了。”    来北京闯荡10年,俞学文成了“京城茶叶第一街”的民企老大,被尊称为“茶王”。他现在拥有两万余亩茶叶生产基地,两个茶叶加工厂,42家茶叶店和茶艺馆。有机茶产销量居全国首位,并出口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    俞学文初来北京的理想是“赚个一两百万,回家光宗耀祖”。如今,这理想被他嘲笑为“小农经济眼光”。    “公司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迫使我必须勇往直前。”俞学文的“野心”越来越大了,“如果有一天,农业不是弱质产业,农民不是弱势群体,农村不是落后地区,我就满足了。”

\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