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佛教建筑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9-10-12 09:49:43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例,山门内一长方形院子,钟楼、鼓楼分列左右,中间大觉六师殿已毁,但尚存遗址。北进为摩尼殿,有左右配殿,构成另一个纵长形的院落,再向北[1]进入第二道门内,就是主要建筑佛香阁和其前西侧的转轮藏殿和慈氏阁,其与其他次要的楼、阁、殿、亭等所构成的形式瑰伟的空间组合,也是整个佛寺建筑群的高潮。还有一座弥陀殿位于寺后。佛香阁和弥陀殿都是采用三殿并列的制度。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佛香阁现高约33米、三层、歇山顶,上两层皆为重檐,并有平坐。重建于1940年左右。阁内所供四十二手观音像,高24米,为北宋开宝四年(971)建阁时所铸,为中国现今留存的最大的铜像。转轮藏殿与慈氏阁都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大小相同,但结构各异。寺内其余配殿都是单层。这种以高阁为全寺中心的布局方法,反映了唐中叶以后供奉高大的佛像而使主要建筑不得不向多层发展、陪衬的次要建筑也随之增高的特点。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殿基近方形,四面正中各出抱厦。殿身厚墙围绕,仅抱厦正面开门窗。此殿外观别致,重檐歇山顶,抱厦为歇山顶而以山面向前,与传世的宋代绘画极类似。河北蓟县独乐寺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都是辽代原物,原来两者之间有回廊环绕,现不存在。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台基低矮,斗栱雄大,出檐深远,内部不用天花,斗栱、梁、檩等构件显露可见,装饰效果显著。观音阁、三层高,但外观仅为两层,中间是暗层,阁中置一座高16米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塑像,该像直通三层,阁内有一空井以容纳像身。阁的上下两层间的暗层就是平坐结构和下层屋檐所占的空间。上下各层的柱子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斗栱上的“叉柱造”。上下两层空井的形状不同,有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了整个阁结构的刚性,而空井又是容纳佛像的空间,做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另外,还利用下昂和华栱出挑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来调整屋顶坡度,这是唐以来单层与多层建筑常用的方法。阁的外形兼有唐朝雄健和宋朝柔和的特色,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实例。

\

留存至今的还有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和善化寺,也都是辽、金建筑的重要作品。华严寺现分上、下寺,其中上寺的大殿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是至今已发现的古代单檐木建筑中体型最大的一座,下寺的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内部沿墙排列藏经的壁橱三十八间,仿重楼式样,分上下二层,在后窗处中断而做成天宫楼阁五间,飞越窗上,以环桥与左右橱相连接,忠实地反映了辽代建筑的风格,也是辽代小木作的重要遗物。而大殿的柱网平面和“金厢斗底槽”的形式相近似,内外柱同高,其上用明袱、草袱两套屋架,与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相类似,可以证明辽代建筑直接继承唐代建筑的风格。善化寺大雄宝殿建于辽,普贤阁、三圣殿和山门则是金代遗物。该寺殿宇高大、院落开阔,为现存辽金佛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这些建筑的平面、结构、造型各具特点,是研究辽、金建筑嬗递变化的重要资料。

\

宋代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唐朝不同,它是沿着轴线排列成若干四合院的组群布局,加强了纵深发展,如正定隆兴寺。另外一些组群的主要建筑已不是由纵深的二、三座殿阁所组成,而是四周以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成为一个整体,如宋画《明皇避暑图》、《滕王阁图》和《黄鹤楼图》都是如此。这时四合院的回廊已不在转角处加建亭阁,而在中轴部分的左右建造若干高低错落的楼阁亭台,使整个组群的形象不陷于单调。此外,与纵深布局相结合,在主要殿堂的左右往往以挟屋与配殿烘托中央主体建筑的重要性。从这些资料中还可以看到组群的每一座建筑物的位置、大小、高低与平坐、腰檐、屋顶等所组合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都经过精心处理,并且善于利用地形,饶有园林趣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