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佛教的大局观与智慧取舍(图文)

发布时间:2019-10-15 09:47:20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佛教的大局观与智慧取舍(图文)


  【认识佛教】佛教的大局观与智慧取舍    什么是大局?大局就是整个局面和整个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远利益的走势。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整个集体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大局观,通俗的说就是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大局观,就是关注整体局面与综合因素,坚持到最后,不惜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不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百科知识)    佛教大局观的来源:有人觉得佛法和大局观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不懂佛法,没有融汇贯通。其实佛法超越世间法而又不坏世间法,世间的智慧犹如萤火之光,而佛法的智慧包罗万象,犹如日月之光,有人终其一生经历所悟的道理,也不过是佛法里的沧海一栗。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干部、屡屡提及大局观的重要。其实在2500年前的佛经,佛陀已经开示出大局观与智慧取舍,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善知识给我们开示大局观时,我们方知佛法的浩瀚如海与智慧无边。在这里我们结合佛经让大家认识佛教的大局观以及大局观对于修行人的重要。    曾于佛所。闻如是偈。为护一家。宁舍一人。为护一村。宁舍一家。为护一国。宁舍一村。为护身命。宁舍国财。《佛说因缘僧护经》    译文:曾于佛陀面前,听闻这样的偈语。为保护整个家庭或集体,宁愿舍弃其中一个人。为保护整个村庄,宁愿舍弃其中一个家庭。为了保护整个国家,宁愿舍弃其中一个村庄。为了保护身命,宁愿舍弃国家财宝或自家财宝。    注:这部经中主要讲的是当时佛陀时代舍卫国中五百位商人想去航海,请求有智慧德行的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行,便于他们能够在航海中随时请教佛法。最后佛陀观察僧护比丘度化众生的因缘成熟,就允许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行,当时龙王也想请求僧护比丘教化自己的四个儿子,就在他们出海后威胁整个船上的人,如果不交出僧护比丘,就杀光整个船上的人。其中商人想起了佛陀的教诲,说出了上面的偈语,为了保护整个集体,保护五百位商人的性命,而愿意舍弃僧护比丘,把他交给了龙王。待僧护比丘教导龙子后,就让比丘回去了。这就是故事的始末。这则偈语中就是佛法智慧取舍中的大局观。在五百人的集体中,集体就是大局,为了大局而舍弃其中一人,而保全了整个集体。若是没有大局观的人,真的全员伤亡,就非明智之举。同样在面临一个村子的时候,村子就是大局,面对整个国家的时候,国家就是大局。顾全大局,而能以大局为重,以个人利益得失为轻。无论在企业还是国家干部,能胸怀大局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成为团体的核心人员。    大局观下如何理智取舍  《佛说骂意经》云:杀有九辈。罪有轻重。宁杀千头蚁。不杀一头蝇。如是上至人。杀大得罪益大。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译:杀生有九种不同的层次,罪业也有轻重之分。宁愿杀害一千头蚂蚁,不杀害一只苍蝇。如是直到人,杀害层次越高的生命得罪越大。比如宁可杀害一千个人,不可杀害一个阿罗汉,因为层次越高,罪业越大。建立一百个佛寺,不如救活一人。救活十方天下的人,不如能够守护自心一日。人能够得到好的心念,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里佛经的教诫并不是让您真去杀害,而是学习纵观全局下如何智慧取舍。这和世俗中“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是一样的道理。(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在面前,当然要选择利益较大的那一面,两种损害放面前,当然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一面。以此权衡利弊与得失,自然选择更有利的一面,或损害更小的一面)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里也是一个道理,布施一百个恶人,不如布施一个善人所得的福德。布施一千个善人,不如布施一个奉持五戒的佛弟子。布施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布施一个须陀洹。这都是引导众生应当如何权衡利弊,智慧取舍。    《佛说因缘僧护经》云“宁食大铁丸。焦热如火焰。破戒不应受。得信檀越食。”宁愿吃大铁丸,焦热如火焰一样的铁丸,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持信众供养。因为破戒之身受持供养的因果非常之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宁可吃大铁丸,宁愿饿死,不能以破戒之身受持供养,同样也是一个决心,引导佛弟子任何时候都不应破戒。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不能说僧人破戒之过    《大方等陀罗尼经》云:“若有菩萨见有比丘畜於妻子,随意说过者,是名犯第三重戒。”若菩萨见到比丘私下畜于妻子,随意说其过错者,就犯下第三重戒律。这是破戒之过。《优婆塞戒经》: 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    优婆塞不能随意宣说四众弟子的破戒之过。这是为什么?《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六》中云: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不犯。与诸比丘结戒者。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於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这是佛教所共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若是向在家居士随意说比丘的犯戒罪恶,那么在家居士就会因此对佛法没有了信心和恭敬心。因为比丘就代表着佛法,僧人就代表一个集体,若因一个人随意宣扬他的破戒之过,就会对佛法产生很大的伤害,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所以佛陀不让说其破戒之过。但是会由寺院内部持法比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驱遣或呵责令其改过。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可以破僧人破见之过。    《大方等大集经》云“大王。若未来世有我弟子。饶财多宝有大力势。王所亲爱。一切大众不能摈治。如是等人汝等当治。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不能治者。如是四姓。则为断我三宝种性。能灭法炬。破坏法船。燋涸法味。夺众生眼。我法坏时。心则放舍。大王。譬如一人夺一切眼。于意云何。是罪多不甚多。世尊。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有大力势,见我法灭舍不守护,其所得罪亦复如是。大王,若有国主,于无量世修施戒慧,见我法灭舍不拥护,如是所种无量善根悉皆灭失。”    译文:大王,若未来世有我的出家弟子,有很多财宝金钱势力,被国王所亲近爱护,一切大众都不能驱遣对治恶行的比丘,这样的人,您当用种种办法对治他们,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这四种姓中出家的人,不能对治的情况下,会断除我三宝种姓。他们这些恶行比丘能灭除佛法,能破坏正法之船。能烧干佛法之味,能夺取众生的眼睛。我之正法毁坏时。他们心性放逸舍弃正法,而行邪见。大王,譬如一个人邪见,则能夺取一切众生的眼睛。所谓以盲引众盲。您认为,这样的罪多还是不多?世尊,这样的罪过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应当知道。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中有大势力的人,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守护,他所得罪过也是这样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国王。于无量世修行布施,持戒,智慧。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护持,这样他以前无量世积累的善根都会消灭损失。    《大般涅槃经》云“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持法比丘也是这样,如果见到有破戒并破坏正法的人,就应当立即驱遣。或呵斥、或责备或呵举他的错误。若善良的比丘见到坏法的比丘,却不驱遣,呵斥责备和呵举等,当知这样的人是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斥责备呵举的人,才是我真弟子,真声闻。    这两部经文中说的非常明确,若是僧人自己持戒不严而破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佛弟子不应随意说其破戒的过错。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但是若是邪见的比丘,自己破戒还宣说可以破戒,或可以不持戒,或可以邪淫杀生等,或宣说外道邪论,或邪见邪说等坏法的行为,这样的人就是经文中的譬如一人夺一切眼。以盲引众盲。破戒只破自身,但是破见就是坏法,破坏整个佛法,就会伤害无量众生。因为在佛法里见地如同黑暗中的眼睛,正见可以引导众生修学正法,而邪见能夺众生的眼睛,引导众生进入深坑之中。这个时候为了大护佛法与大护众生的缘故,四种佛弟子都应破斥邪说邪见,甚至要驱遣出寺院,呵责呵举其过错,以护持正法不被破坏。这就是大局观中的护持正法。    大局观之下破斥邪见是否有罪。    《大般涅槃经》云“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王者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当有罪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尚无有罪。何况如来。”    译文:如来今天以无上的正法,交付嘱托给国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男居士,在家女居士四部弟子。您们应当努力劝化,鼓励诸多修行者。让他们能够增进修行,提高持戒,定力和智慧。若有不学习三十七道品等佛法,而懈怠,或破戒,或毁坏正法的出家比丘,王者大臣四部弟子应当用种种办法苦治。善男子,这些国王及四部弟子,是否有罪?世尊,他们没有任何罪过。这些国王和四部弟子都没有一点罪过,更何况如来。这里他们的发心是护持正法,所以没有罪过。但是若是如世俗人的心念非议,讥笑,或进行人身攻击等就依然有罪。所以根本还要看人发心的动机。    “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善男子。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断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护持正法的人,他们即使拿着刀剑,武器,刀仗等护持说法者,这不是破戒,而是真持戒。若他们真敢伤害说法的人,您去与他们战斗即使打伤了,都不犯戒。不仅没有罪过,还有功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大护佛法”的缘故。佛弟子真心发心以佛法大局为重之时,一切都为大局而开道。故佛教中有无数金刚护法,邪魔外道敢破坏正法之时,天龙八部护法们开始护法,进行阻拦击退时,若有伤亡,均没有过错,反而护法有功。这反而是制止了邪魔外道造作更深的恶业。    这样不难理解为什么中日战争之时,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法师,圆瑛法师等很多法师,都积极的倡导信众保卫祖国的运动,捐钱捐物,救治伤员,留下了很多让人称赞的护国救民,抵抗敌军的举动。这都是佛教在危难之时以大局为重。不会只顾着自己修行,而不顾国家之安危。    《佛说法集经》舍于摧灭外道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护持妙法之心亦不共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菩萨如果舍弃摧伏外道之心的人都不能与他共住相处,因为这类人没有大局观,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高高挂起事不关己。而不能护持正法和摧伏外道,与大乘菩萨道相违背。因此若是遇到邪见邪说,有能力去摧伏而没有摧伏,反而是有罪的。    大局观下十种因缘可以说僧人破戒之过。    《瑜伽师地论》:复次除十种事,若有苾刍,于异人前,宣说显示诸余苾刍坏戒、坏见、坏诸轨则、及坏正命,当知此言非清净说。    译文:除了以下十种情况,比丘在大众面前,宣说其他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佛教规矩,及邪命等事,当知这样的言语不是清净说。    意思是下面十种情况下才可以说。    云何十事。一于佛宝欲为损害或欲劫夺。如于佛宝二于法宝。三于僧宝当知亦尔。    ——略解:如果出现这十种事,就可以宣说出家人破戒等恶行。    前三种事就是出家人想要损害佛法僧三宝,或者要劫夺寺院的财产等。    四见由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    ——如果亲眼见到,或者听说,或者怀疑(这里有预见的意思,就是预见这个出家人的邪行会影响大批人)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或者邪命,而且在他邪行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做出像他一样破戒邪见等邪行。(注意一点,就是如果只是某一个出家人自己破戒,邪见,对其他人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大家跟随他一起行邪行,那就没必要说。只有他的破戒等邪行影响范围扩大,会给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这种就必须宣说出来,以警惕大家,不要随之一起行邪行)    五见彼显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等不正法。或闻或疑。    ——如果见到或者听说或者怀疑出家人在大众前毫不掩饰的显示自己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等不正法。(一般有惭愧心的出家人破戒等邪行,都是偷偷摸摸的要掩饰起来,怕大家看到,可见他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是,出家人已经在大众前显现出自己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而且毫不掩饰,让世间人看到他的公然邪行,从而诽谤佛教很污秽,对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六欲令彼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不善法处,及欲安置诸善法处。——如果知道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把他的过失说出来,形成舆论压力,让他改正这些邪行,改往修来,真正开始修习善法。这就要说出来,敦促他改正。    七为护他心,勿使他人作如是解,是诸苾刍皆悉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然相覆藏。——为了保护大众对佛教的信心。如果出家人有犯戒、邪见等邪行,又不宣说出来,搞得大众以为佛教里的出家人都干坏事,而且还互相包庇,欺骗世人。所以必须说出来,说他这种只是个人行为,不是整个佛教都像他一样。    八或有施主,或邬波索迦,或造寺主,启白僧众作如是言:我不忍许诸有坏戒乃至坏命在此中住。诸苾刍辈,若见坏戒乃至坏命者,当告我知。若诸僧众同闻此言。    ——如果有施主等信众,对某个寺院的僧众(或者僧众都听到他说)说,我不允许有破戒邪见等邪行的出家人住在这个寺院里,你们要是见到有破戒之类的,就要告诉我。那么就可以将破戒的人干的坏事告诉施主。    九若有见他由此因缘,内怀嫌恨,欲起无义。或闻或疑。    ——这种就是有些人会因为看见出家人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觉得出家人都不是好东西,心里会佛教充满嫌弃和怨恨,而且进而会产生后续行动,对佛教进行打击,比如古代就有皇帝看到出家人很多不如法的事,从而迁怒整个佛教,对佛教给予打击。所以看到或者听到家人破戒邪见等邪行,担心这些不如法的行为,会导致一些有势力的人对佛教产生厌恶甚至痛恨,从而对佛教出手,破坏佛教正常秩序。就要及时说出来,令僧众警惕这些邪行,及时将破戒邪见者清除僧团。    十僧众于此坏戒坏见坏轨坏命污染他家行恶法者,无有力能治罚驱摈,唯有一因,唯有一缘,所谓向他说彼不清净事。    ——这种就很无奈了,就是说这些破戒邪见的出家人有大势力,有大批信众追随,僧团已经无力惩治他,驱除他。那么只有选择向大众公开宣说这些出家人的破戒邪见邪命等恶行,让大众都知道他的邪行,不被他误导。    若因嫉妒,或因憎恚,或因财利,欲毁、欲恼、欲令损害,由此缘故向他说者,当知是名不清净说。    ——如果出于嫉妒心,或者憎恶对方,或者因为看到对方有很多名闻利养,故意想毁坏他,恼害他,甚至损害他,因此向大众宣说他怕破戒邪见等邪行的,那就不是清净说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说其过失。(以上十事翻译来源于网络佛友)    现在我们明白了,佛法任何时候都是以大局为重,只要任何时候对佛法有伤害,或伤害到众生,或伤害到大局的情况下,或会祸害到众生的情况下,或因邪见误导众生的情况下,有正见的佛弟子都应当及时制止,以护正法。尤其“由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其中若破戒,邪见影响到佛法大局的情况下,或让很多众生生疑惑的情况下,都要及时制止,当无法制止时,应及时公布真相。楞严经云“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们往往最容易用邪说邪见来祸害众生,每当正信的佛弟子来护持佛法的时候,他们就会以不说僧过作为保护伞,而继续滋行邪见。而众生因为怕犯罪,而不敢言说。这是因为不能深入经藏,通读佛经的教诲。若是读过了义经典大乘涅槃经,就不会生疑惑了。若您真是为护持正法的发心,而又是如理如法地制止邪见,那么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即使是阎王都不敢定罪。千万不要被个别人动不动的下地狱之说而吓唬住了。以此导致越来愈多的人明哲保身之举,导致邪见横行于世间,实在是让人心痛。佛陀对未来的种种情况都了知,绝不会允许邪见伤害到众生。在整个佛教中,佛法是大局,众生是大局,因为一切菩萨都要因众生而成就正觉。若众生被伤害了,就有违佛陀之本意。    所以今天起用佛教的大局观为引,以佛经为证,相信一切众生就会分清明白其中的界限,不再迷惑。其实涉及细节还有很多,有机缘工作室会继续以此解析给有缘众生。    大局观下如何护持正法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汝等善男子,应当勤行不惜身命护持正法。您们这些善男子,应当精勤修行,不惜生命的代价要护持正法。作为修学正法的佛弟子来说,正法就是佛弟子的大局,如同我们的家园,若是不用心护持自己的家园,正法没人护持,没人弘传,没人承担,正法就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毁灭状态。若正法遭到奸人的诋毁,那么就会让跟风的世俗人误解佛法而随顺诋毁。所以《华严经》云“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佛弟子要摧伏消灭一切外道的邪论邪说,令他们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当面临正法被人曲解时,而站出来扶正他们错误的言论,这就是护持正法。《大方等大集经》云“为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无量诸恶比丘。”为护持佛法,能舍弃生命,宁愿护持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持无量诸恶比丘。当佛法面临被外道所破坏时,佛弟子宁可不惜生命的代价,也要保护佛法。这就是大局观。    大局观下如何修行与做人处事    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一旦踏入佛门之中,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和佛教的大局息息相关,若自己行不如法之事,那么让外人看到或知道,都会因此对佛教产生误解。若修行人自己不正信佛法,做出迷信的举动,一样会让很多人误解佛法。就如前些日子一个信佛的老太太,迷信佛法,向飞机的发动机投硬币以此来祈福。导致整个航班延误。造成了不少的损失,而被新闻大肆报道。以此让很多人也误解了佛法是迷信。为什么很多世俗人一提及佛法就是迷信的印象,就是因为佛弟子自身不够正信,以及影视的误传而造成而印象。    《法句经》中云“学当先求解”。我们学习佛法,最紧要的是要求解,明白佛理,明白佛理才能不愚痴,明理而行才能开智慧。否则不明事理,就无法树立正见,没有正见,就无法正信佛法,没有正见正信,就会落入迷信的境地而不自知。末法时期不明佛理的人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很多人误解佛教。我们哀叹末法乱象之时,何不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是大局中的一分子,若是自己也能端正自心,明白佛理,正信佛法,严持戒律,勤修精进,与人无争,同时也慈悲众生,布施修福,乐善好施,利乐有情,就自然给人形成好的印象,那么对佛法也会有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在护持佛法。    大局观下的无我与智慧    佛弟子若能时刻以大局为重,身为国民,以国家大局为重。身为企业员工,以企业集体大局为重。身体家庭一员,则以家庭大局为重。身为义工,就以整个集体大局为重。以大局为重之时,小我的利益得失就会减轻。就不会陷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狭隘思维里。因为当您真正的具足足够的大局观之时就是一种无我的具体表现。从而公私分明,智慧取舍,不会陷入世俗之情里。犹如国王,若具足大局观,他会为整个国家的未来,整个国家的子民而谋福祉,完全没有自我。大局观就是一种无私的体现,佛菩萨、祖师大德也都是具足大局观的,因为有了大局观,因而能够放下个人利益得失,放下个人觉受,以利益众生的觉他事业为重,以匡扶正法为己任,他们为护持正法,传播正法而鞠躬尽瘁,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是因为他们时刻能以整个佛法大局为重,以无量众生为重。从而真正做到无私无我。没有大局观,就会陷入个人觉受,个人习性,个人利益得失里,又怎么能做出感天地,传千古的利生事业呢?    大局观是每个佛弟子,每个弘法者具备的基本素质,若是能够具足大局观,不仅仅能帮助自己修行提高,觉悟提升。也能帮助自己制服恶念,防止退失。每个佛弟子和整个佛教息息相关。一个佛弟子进入世间后,好的言行举止能给佛教树立正面的形象,不好的言行举止就能造成佛教负面的形象。如若是在公共场合佛弟子大发嗔怒心,不讲道理,不管不顾公共秩序的任性妄为,那么一旦让人知道这个人是佛弟子身份,就会对佛教产生负面影响,学佛学成这样,谁还敢跟您学习佛法?甚至他们就会把脏水泼到佛教身上。继而泼到您的师父身上。但是若自己在公共场合之中能够具足大局观就不一样了,就会即时想到是佛弟子,若是自己不好的言行会造成他人对佛教的误解,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忘乎所以,失意忘形。同样具足大局观的佛弟子在众人面前更会努力严格持戒, 否则杀生吃肉喝酒,还说自己是学佛人,佛弟子,岂不让人耻笑?也会让世俗人所轻看,因此《佛藏经》云“破戒之人如来手遮。非我弟子。何况一日住我法中。”    大局观能防止修行退失,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考验,很多障碍。尤其是劣根翻腾的过程,最容易让人心性不稳。无论经历怎样的考验,烦恼障,佛弟子都应以大局为重, 佛弟子每个人都和佛教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圈子。若是一个学佛日久的佛弟子,自己的父母,亲人眷属,孩子,同事,朋友,佛友或其他往来的世间有缘众生等都会或多或少的知道您信仰佛法,自己若是能觉醒成就,了脱生死,就能先度脱自己的有缘众生而走入修学佛法的道路。若自己退失修行,行者本人犹如轴心,轴心一坏,整个周围圈子都会因此丧失了修行佛法的机缘,甚是可惜。也会造成不知内情的有缘对佛法生疑心。您不信必然已经对佛法有了一定的误解,他们一问起,您错解回答也会造成他人不再信。而断失有缘众生的信根与机缘。因为行者退失。自己曾经的佛友一旦也遇到了烦恼障的时候,就会先想到自己退失的佛友,而自然产生拉拽下滑的心念。若一旦相互接触,就像打开了洪水的缺口而一发不可收拾。真的是牵一而动全身。若是自己不得善终,那么就会造成自己的父母,亲人诋毁佛教,修行修成这样。那么他们诋毁佛法而造成对佛法大局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他们各自也因此造业深重。苦不堪言。    所以佛弟子任何时候都应当具足大局观。修行的道路是不允许退失的,佛弟子修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度化无量众生,为了正法广传,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若是自己出现问题,自己今生的有缘众生,还有过去无量劫结缘的有缘众生,冤亲债主,过去父母,都无法化度。而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错过了今生,就是亿万劫后的事情了。更是更要避免亲人眷属的诋毁。避免给佛友造成的恶劣影响。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具足大局观,自己的一切和佛法和无量众生都是息息相关的。当能够以佛法大局为重时,就能有助于降服自己的劣根习性,放下自我的觉受。在为人处世之时,就能纵观全局。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么无论是在处事,还是身居高位就会注重到每一个细节,不会只顾着自己的眼前的方寸之地,也不会只顾着个别人的利益,而会尽力照顾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这样也会自然赢得民心,汇聚善缘,让人认可,所以能真正具足大局观的人,必会成为佛法精英良将。否则没有大局观,就会眼界短视,目光短浅的人,只会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心,只能做自了汉,无法堪当诸佛法器。大局观犹如观察大象的故事,佛弟子若能以整个大象为重,就能全面注意到大象的全部,没有大局观的人只会注意到大象的头部,或脚部,还以为自己看的是全面。所以大局观非常重要。    同样身为佛法义工,每个义工都是大局中的一员,我们的言行点滴,也代表着一个集体。义工与外人接触的言行和表现出的素质,直接能够让人是否对这个集体有好的印象和坏的印象,直接相关联。若是自己不注意个人素质与言行,或擅作主张,自以为是,随性妄为,都可能会影响到大局。在这个信息传播非常快速的环境下会立刻产生恶劣的影响。一旦造成他人对整个集体的误解,那么很多不知情的众生就再也不愿接触这个集体了,而断失很多众生的机缘。故善知识对我们每个义工都要求甚是严格,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具足大局观,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他人或集体带来的影响,这样自然能够减少很多违缘障碍。若是不以集体大局为重,而容易陷入个人觉受之中,各自为政,各执一词,非常容易造成集体的不和谐与内耗,障人障己,实在是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举。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应该放下个人觉受,服从大局,理解大局,以大局为重。这样集体人人都能以大局为重,才能相互融合,犹如一体,精诚一心,无事不办。    在过去祖师大德因为佛法的智慧而自然具足了大局观,现代新文化时代中产生了大局观,我们就与时俱进中以现代的名词引导有缘众生认识佛法的智慧,大局观是每个佛弟子必学的一课,因为大局观是一种心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心,是一种大我通向无我的钥匙。是佛经里蕴藏的一种智慧。大局观不是用来要求他人,而是用来提高自身。当您具足大局观的时候,您会站在中道的立场之上,不偏不倚不带有个人喜好的观察世间万源众生。您会很清晰的了知自己的习性与思维。不会随顺妄念而颠倒妄为。因为当您具足大我大局观的心念之时,就已经超脱了小我的思维,就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碍,从而更加清晰的了知身心内外。若能时刻提起大局观念,自知妙用。从而恰到好处的智慧取舍,智慧处事,妙不可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是否具足大局观,请有缘众生审察身心,愿有缘的众生都能时刻具足大局观,入佛知见,精进修行,自觉觉他堪做如来法器,究竟解脱。最后附上佛经原文共勉之《大乘华严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佛教是宇宙真理,佛陀对众生的生老病死至累世累劫的轮回种种诸相都了知彻底,是即成住坏空之妙谛,佛陀以智慧开示众生让人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及如何如理如法的智慧处理面对,如法修行解脱。佛教以大慈悲大智慧大威德力折服众生,不强迫不强制任何人信教,倡导和平慈爱众生以四摄法随缘化度有缘,诸佛菩萨圣者倒驾慈航及祖师大德努力担当弘扬正法护持正法之责任与使命,以此佛法经久流传,我等众生当惜法重法效仿诸佛菩萨的慈悲精神,踏着圣贤的足迹而行,护持正法流传。佛经者,包含佛法修行解脱的路径,凡夫没有深入经藏而不明佛陀教诲,不明修学的路径,没有树立正知正见,只是自我想当然的修行,懵懂传懵懂,只会耽误自我修行解脱的大好机缘,甚是可惜,时光匆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故整理出佛弟子常用经典外,再深入经藏,提取整部大藏经诸多经典之精华,制作系列佛言慧语心灵桌面,以卷轴表法意,图文并茂,弘扬佛陀正法,树立正法眼藏,利益万源众生,以报浩浩佛恩与师恩。愿一切众生都能修学正法,自觉觉他,让佛陀正法广布十方利益万源众生。(原创文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同修学习后体悟(录入部分 启迪有缘):

21:23:28

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今晚的共修资料很殊胜很重要,对修行很重要,原来大局观就是大心量大智慧也是责任心担当心无我心,原来大局观就是要懂得取舍,取能够利益最多人的事情,舍弃只能利益少数人的事情。大局观是舍弃小我乃至小的家庭,而取大的国家社会人类乃至芸芸众生。大局观是大乘行者的发心智慧,大乘其实也是真正更大的角度全面来看问题,而不是执着小我,原来无我是无有小我,而有一种大我的智慧气度。

\

惭愧徒儿反思自己当自己下滑时负面愚痴心念想着反正自己修行不解脱是自己的事情,可是如果从宏观大局看就会明白其实如果自己下滑堕落则会导致因缘圈内的众多众生无法得遇佛法解脱,惭愧徒儿反思当孩儿修行进步的时候,身边人无论亲属同时朋友无形中都受了很多法益,所以任何时候自私狭隘觉得是自己想修就修不修就放弃,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很多很多的有缘,因为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榜样会引导众生走向正路,而坏的榜样也会断送很多众生的慧命和解脱机会,所以惭愧徒儿反思任何时候不能自私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众生是一体是相互关联的。

22:02:29
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汇报学习共修资料佛经大局观和智慧取舍的体悟,惭愧徒儿反思凡是能成就者都必须先具足大心量,比如玄奘法师从小就誓愿荷担如来家业,周恩来总理从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都体现出一个人最初发心的心量决定着一个人的心器器量也决定着最终的成就的大小,一个人从小就只想着小家的人也最终只会一生围绕着小家,而能扩大心量为众生付出服务心怀大局苍生的人也会在实行兑现誓愿的付出中而成就广大的愿心而利益万源,就比如一个容器,能容量大才能承载多,心如大地大海和虚空才能包容一切容纳一切而福德智慧无尽。惭愧徒儿反思善知识老师一直教诲着孩儿们要有大气度大心量大气概大勇大慈大智,大得更先需要大舍,彻底的舍弃小我而成就大我,只有时刻心怀大局大心量才能突破狭隘小我思维习气等,而能站在无我中庸角度客观全面智慧心取舍处理好一切问题,不会被自己的习气妄心所转动。否则一个人整天为了自己则如蚂蚁一样被一阵小风就吹不见影了,而如果能成就菩提树为苍生则扎根在众生中,则心量无限大,无论经历怎样的苦难困难挫折都无法动摇其根本,因为心量之大不被任何风雨所动,能够屹立在大地上为众生遮荫福荫一切。
22:09:24
老师,惭愧徒儿更加体会到心量大小也决定着智慧的大小,否则永远只能看到片面狭小的点滴以为是全貌,其实连大海一滴都没有学习完,原来无所得才是真正的所得,无形无相容纳一切。老师,惭愧徒儿反思自己是有多么幸运遇到了恩师和老师,才能有机会为众生做事做大事成就菩提愿心。否则还只是整天放生布施些钱财以为就是学佛法,其实连佛法的门都还没进,佛陀正法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行菩萨道的智慧更是不可思议微妙难测的,比二乘殊胜太多了。惭愧徒儿一定努力忏悔改过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狭隘颠倒和极重罪业,重新发起纯正菩提愿心,消融小我融入集体无我无私无相布施利益万源,时刻以大局为重以众生觉悟离苦得乐为重。

\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