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贰、实修篇 二、称名仪则

发布时间:2019-11-05 09:51:27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2007年3月28~30日讲于韶关丹霞山锦石岩寺【贰、实修篇】

二、称名仪则

下面是具体修持的一些作法,这一些都很实际。我是在看《印光法师文钞》的时候,随看随录的,当然不全面。不过看完之后,大部分问题应该都得到解答了。因为都很好懂,我就随念随作简单解释。

9. 六字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

念佛应该念六字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也可以。这句话里边就有一种侧重,印光大师的意思是以念六字为主要,四字当然也是阿弥陀佛名号了,当然也可以。

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

至少一开始要念六个字,念到一半,或者将要终止的时候,再转板念四字。还有我们要睡觉的时候,如果觉得念六个字有一点难,不容易入睡,可念四个字。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慢」就是轻慢;「易」就是看得太轻忽了。如果说你从始到终都不念「南无」两个字,就太轻慢了,作为佛子不适合。

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南无」是敬礼、归命,要往生西方,必须归命阿弥陀佛。凡是经中称佛名的地方,都有「南无」两个字,怎么能够违背经教,自己另立章程,不念「南无」呢。

三经开示称名

关于持念佛名,净土三经当中,《无量寿经》说「一向专念」;《阿弥陀经》说「持执名号」,都说的很原则,没有具体说几个字;《观经》教示的很具体、很明了,下品上生说:

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下品下生说:

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称佛名是称什么?就称「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观经》的念佛是六个字。

印光大师在这里讲:六个字为稳妥。

10. 专一

\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

不管学哪个法门,都宜专不宜杂。何况修净土法门乎?

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

如果是历劫修证的大菩萨,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所缘境界越宽,心与境越能合一,心境互相增上,就会越加精纯专一。初心凡夫,心量狭小,如果对境宽广,心识就会分散,不能统一,甚至可能着魔。如海大必须水多,瓶小只能装少水,瓶小一定要装多水,肯定瓶要撑破了。

在凡夫地修持,固当以纯一不杂为本也。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

就好像打手电筒,如果前面不加聚光镜,只能照周围三尺远的地方,因为它的光分散,不能照远;如果加一个聚光镜,一打开,就能照的很远,就因为专一。如果专修念佛,心力集中,就像把光线集中在一起一样,就有力量。

这还是从我们这边来讲,何况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是以念佛来引导我们,所以我们专修念佛。

五种正行──五专

若依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所说的五种正行,就有「五专」:

第一是专门读诵净土三经。

第二是专门观察欣慕极乐依正庄严。

第三是专门礼拜阿弥陀佛。

第四是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第五是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根据这样的仪则,我们净土的行人,佛堂的布置也是专供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这样心境相应,跟法门修持方向吻合。

下面有一句说:

念佛仪,虽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尚不加入,况其它乎?然此等菩萨,同摄清净大海众菩萨中。

这也是讲究专。专修念佛的仪规,像文殊、普贤、弥勒、地藏这样的大菩萨都不加在一起念,何况其它的呢?那是不是蔑视这些菩萨呢?也不是。因为这些菩萨圣人都包含在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菩萨当中,最后总念一句「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通通都有了。

11. 相续

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佛。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是说我们念佛,没有时间、地点、世缘的障碍和限制。念佛法门,百利而无一忌,没有忌讳,任何时间都可以念,任何处所都可以念。

上卫生间,还有不干净的地方,或者身体裸露、没穿戴整齐,都可以念。只是印光大师说:在这些场合,默念比较相宜,如果出声念,与仪式不合,并不是不能念佛。

有的人说:「我念佛成习惯了,自己在家里洗澡就开始念出来了,是不是得罪了?」

也没得罪!

有人说:「上卫生间,正大小解,能不能念佛?」

\

可以念佛!

贵阳有一位莲友,年纪大了,上卫生间大便,使力气,结果脑溢血,血管崩裂,在卫生间人就昏迷了。如果说卫生间不能念佛,他如果平时也没念过佛,那只有让他堕落了。好在他平时都是专修念佛的,他昏迷过去以后,一天多,醒来开口第一句就是念阿弥陀佛,就告诉人家说:刚才他已经到净土了,很庄严,很殊胜。

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念,也都应该念。本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污秽的,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秽土,不是到了清净的地方再念。只是以人情来体谅,我们会找相对干净的地方来布置佛堂,会穿戴整齐庄严,这是表达凡夫份上的恭敬,但不要以外在的形式要求,反而障碍了我们念佛。

念佛是以相续为要,「语默动静」都可以念。

12. 守凡

我们是凡夫,不要说大话,不要做那个我们做不到的事情,这个佛菩萨都不允许的。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需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

法身大士是豁破无明、得到无生法忍的菩萨,可以舍头目脑髓,而精进苦行。这些我们虽然可以羡慕,但是不鼓励我们去做。你凡夫地,如果你这样做,将来肯定会退转,甚至会着魔发狂,所以要实实在在。我们做起事来,还是依凡夫的常规来做,你能做到哪一份算哪一份。

未证法身, 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

还没证法身——无生法忍,在修持方面应该调理,符合我们的根机、体力等,这样才可以唯益无损,只得利益而不受损失。

所谓「勇猛心好发,长远心难持」,一旦说修行了:「赶紧呀!努力啊!」结果就是那么三天的热头,热劲一过,底下长远不了,就受损伤了。好像吃饭,一顿吃的死饱,把肠胃胀坏了,下次不能吃了。

修持也一样,你就要依你的根机,细水长流慢慢来;念佛也一样,一天特别勇猛,念了六万、八万,第二天就掉六千了,第三天不念了!你就实实在在,根据你的体力、精力状况,相续念佛就好。

13. 守愚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只安守我们的愚痴本份,就这样念佛就好。法然上人也说:「还愚痴,生极乐。」愚痴老实的人,念佛最容易得利益。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因为他全靠佛,他没有自己的东西。

14. 守实

修净业的人,着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若肯守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说修净土的人,你不要追求那种玄奇好妙的,因为我们念佛每天都念这一句,很平常。如果喜好新奇,不喜平常,必然最后吃亏。

净土法门平常、平淡,淡味才是常味。喝水就是很平淡的,这个淡才是常。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说有什么味道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很平淡,平平淡淡。

甘于平淡,老实念佛,决定可以判断你能往生。如果你不这样,好奇、好玄、好妙,不喜欢老实念这句佛号,那么,你不生极乐,也可以预断,不生极乐,必堕三恶道。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这是指我们念佛要实在,不要求花俏,就是一句接一句地念。

15. 守约(功课)

「约」就是简约、简单,不要复杂。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

在家人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功课怎么定呢?随着你的根机来定,越简单越高妙,不要诵一大堆咒、一大堆经,我们净土法门只是专念净土三经;你不识字,或者你没有时间诵长卷的《无量寿经》,你可以诵短卷的《阿弥陀经》。

你说:「我《阿弥陀经》也不想诵,我就想念一句佛。」好!愈简单愈妙,随你的根机,适合你的情况就行。

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若过为张罗种种行宜,或致疲劳。

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实实在在的,不在形式上做太多,形式上做太多,或许身心很疲劳。

比如说我们打佛七,就很简单引导大家来念佛。绕了很多形式,师父们也累的筋疲力尽的,都是形式化,那就不必要了。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原则,在任何场合大家自己来体量,只要是大家能身心协调来念佛就好。

16. 守宜

念佛岂有定章,但取适宜。

念佛并没有一定要如何,一定不能如何;根据你的环境、因缘、状况,适合你的根机就行了。

法无定相,不可固执,亦不应泛滥。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不能太固执死板,也不要太泛滥,一点规矩也没有。能够得利益,适合根机,这是一个大原则。

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致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念佛声音大小、速度快慢,必须适中,也随着你的体力,如果你老是高声,就像赶贼一样,又急又猛,就会心火上炎,时间长了就会得病,甚至会吐血。

有莲友问:「师父!都说念佛消业障,我怎么念佛心脏跳得快了?」是因为她本人气力也不足,年纪也大,定的标准太高,一天定三万声,又赶得急,赶得快,每天念就想那个数字,这样心脏就跳快了──不必这样。你不要定三万,两万也行;不定两万,一万也行,根据你的体力和时间。念佛不一定都在数字多少这方面,你稳稳当当地念。

朗念默念,两俱有益。

有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和默念。「朗念」就是大声念出来;「默念」就是心中念,不出声。小声念就是小小声;金刚念就是自己念、自己听到,声音在口耳之间,旁边人听不到。

这四种方法你自己调节,大声念,念累了,就小声,小声还累,就金刚念,再累就默念,默念昏沉了,就提声念,高兴了,我就唱着念,都可以。

然朗必不能久。多主于默,则不至受伤致病耳。

大声朗念总不能时间很长,所以多主张小小声,或心中默念不出声,这样不致于伤神伤气。

念佛一事,当随个人的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凡同众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定。

如果一个人修持,按自己定;大众共修,比如说在寺院打佛七,你要看看大众,来的都是七老八十的,就不能安排太紧;如果是年轻人,身体健壮勇猛,信心也充足,就可以紧一点。

个人修持,须按个人精神为定。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堕,便是受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老法师很慈悲,说我们人的精神都有限,如果一次把精神用极了、耗尽了、耗干了,那么只有两个结果,不是受病就是退堕,退心了,下次不敢来了,一听打佛七,头皮都发紧了,不去了;什么是受病?伤气了,或者精力受损了,结果闹出病来了,这样都是过了。

所以,应该调理,「量己力为」,量自己的力量,松紧适宜,这样才「有益无损」,只会有利益,不会有损伤。

17. 妄想

我们念佛,凡夫都有妄想杂念,那么怎么对治它呢?这里提供一个印光大师的说法给大家参考: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

妄想起来了,你不要理它,你还接着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就消失掉了。如果你老是想:「我怎样把你对付住……」,便形成了一个对手,这样会妄上增加妄念。

印光大师打了一个比喻:

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益加决烈。二者皆是损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

「小人」本来是指过去大家庭里的仆佣,现在来说,像我们各位做奶奶的带小孙子,这小孙子有时候无理取闹,你用刚法打他,越打他哭闹得越凶;你用柔法哄他,越哄他越是无理要求;弄得你没有办法。你不理他,他哭一哭,自己就不哭了,找玩具去玩去了;他闹一闹,自己去找小朋友去了。

我们的妄想也这样,你如果用猛利的方法,强制地克服、压制它,它那个反弹的力量就更大;你如果柔软安慰,随顺它,那就会顺着妄想打滚,一路到底。那怎么办呢?你就不理它,就是一句佛号,稳稳当当地放在心中,像一个标杆一样,就这一句佛念下去,它就没有了;它再来,你还是一句佛,这个大家要自己去感受。

你只要理它,不管是刚法,还是柔法,都是损失多、利益少。

你就好像没看到、没听到一样,它就没办法了。所以,我们如果念佛心中起妄想杂念,你不用担心,你还是提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何况阿弥陀佛并不要求说「你一定要没有妄想杂念才救度你」,没有关系。我们知道说念佛一定往生,有妄想也「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妄想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它就没有办法,不能够来祸害我们。

18. 耳听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

心、口、耳这三个都很清楚。

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这都是大师自己的体会,我们也可以来实行。

有的人念佛,贪多、贪快,但是他念得含糊不清,很快过了。大师说:这样,就是太草率了。你不如踏踏实实的,一句一句,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这样很稳定。

从伏除妄想的角度来说,摄耳谛听与随口滑过,功效相差很大。当然,阿弥陀佛没有要求说「你一定要这样才能往生」,你能有信愿、念名号,都往生的,从早到晚你只要念就好。只是我们自己念佛,希望心中比较稳定、比较安和、比较妄念不那么多,那么就有一定的方法,这是印光大师推荐的方法。我们就一句一句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稳稳当当,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你不发声,在心里,也很清楚。这样很快心里就稳当下来了。

若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如果你这样自己念自己听,还是妄想太多了,还是没办法,那么又给你提供一个办法,就叫「十念记数」。

十念记数就是每一句你念得清楚、听得清楚,三句、三句、四句,这样十句一个轮回,不是要扳指头算,也不是心里边念边数,「南无阿弥陀佛」,一,「南无阿弥陀佛」,二,不是这样。就是心来记,这样你的心力就集中在这句名号上。

19. 掐珠

掐珠不过为防懈怠,掐之有碍,则不必掐。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行走、住立,可以用念珠,帮助提起佛号,如果有碍的话,只一句句念就可以了。静坐念佛,不必用念珠。现在有人用记数器,道理一样。

20. 记数

念佛记数,是防懈堕。如无懈堕之心,不记亦可。

计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懈怠和退堕,如果没有这个心,你不记数也行。不过还是鼓励大家记数,记数不是为了贪多,是为了防懈怠,为了让我们念佛相续。也是稳稳当当地念,稳稳当当地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