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
第十五条「具足三心」之文
第十五文: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
这是指念佛人的心态,这也是引自《观经》,说念佛之人必然具足三心,「必」是必然,「当」是应当,什么叫「必当」呢?如果你一向念佛,「我就念佛念到底,知道一定往生。」这样的人不用讲三心,他自自然然、必然具足了三心;那还有的人念佛,「这样能往生吗?恐怕不行吧?」还在怀疑,对这样的人,劝导他:念佛应当具足三心,不可怀疑。
「必当具足三心」。我们各位如果已经下定决心,必然具足三心;如果还在犹豫之间,就劝导他说:应当具足三心。
三心就是信心,底下有解释。三心是《观经》里边讲的,《观经》里说:具三心者,必定往生。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什么叫「至诚心」呢?「至」者真,「诚」者实,就是真实心,真实心就是内外一致、相应的心。外表专称弥陀名号,说「念佛一定往生」,内心真实相信念佛一定往生,叫「至诚心」。
有些人念佛,虽然也说「念佛一定往生」,内心并不相信念佛一定往生,这样的人非常得多,不管是出家在家,这样的人特别多,你到任何地方,他都会跟你讲,谁都会讲这句话:「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但在内心里边,他不相信这句话,他有很多的疑问,「哪有那么容易?」如果再讲下去,哦,念佛不能往生了。这样外表口说念佛往生极乐,内心并不相信。如果内心真的相信,他一定会老实念佛了。你看他的行动就看得出来,他嘴上这样讲,其实他不信净土法门,你看看不修净土法门的师父,你问他,他也讲念佛往生,但是他就不念,「师父,那你怎么不念?」你不好意思这样问他,他也不好意思回答,他说:「我内心真的不相信,但是佛、祖师都是这么讲的,我是出家人,也就这样讲给你听。」还算不错,还是依着这样讲,不会害你。他这样讲,如果你能相信,你能得利益。
还有的人,他也念佛,他相信一半,他不是全相信,也不是全不相信。他也念佛,也愿求生净土,他觉得光念佛不行,还要加上诵经、持咒才能往生,所以看他的行为,就知道内心里面有没有全部相信。只相信一部分,那就是有疑心了,这就不叫「至诚心」。
「二者深心」,什么叫「深心」呢?「深心」即深信之心,不怀疑。我们很多人信,是浅心,不深,就像树根一样,它很浅,风一吹,根就拔起来了。如果树根很深,风吹都吹不起来。我们信心的根很浅,人家一讲,耳旁风稍微一吹,「这样怕往生不行哎,专念弥陀名号怎么行啊?如果你不会念《楞严咒》、《大悲咒》,不会念其它的,怎么可以啊?」一吹,你马上心里就动摇了,就去杂行杂修了。这叫浅心,不叫深心。所谓深心呢,他们来一百个、一千个,讲一万遍,「哦,谢谢,谢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来个三次五次,就不再找你讲了,知道讲了也不管用,「那个家伙很顽固,专门念佛!」你说:「好,谢谢你,对我这么好的表扬,等于说我是妙上好人、稀有人、上上人、最胜人。」专门念佛嘛,这是佛讲的,人中芬陀利花嘛。
「三者回向发愿心」,什么叫「回向发愿心」呢?愿生极乐净土,不求人天福报,不求开悟,不求名利,「人家表扬我,说我会修行,了不起,会诵经……」这些都不求,人家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自己也认为什么都不知道,一文不知,一字不识,毫无智慧,只知念佛决定往生。这样的人真是大智大慧。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就像傻瓜一样;有大方便善巧的人,看起来就像笨蛋一样。很多老太婆都往生了啊!但很多法师不一定往生了。法师会讲经,会因学得太多而不老实念佛,他就不如老太婆有智慧啊。所以,印光大师讲「愚不可及」,什么叫「愚不可及」呢?他愚痴,但是你还不如他。他愚痴,他就专念弥陀名号,你反而不如他,他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你有智慧,读了很多经典,「我哪能跟你老太婆一般,显得我太掉价了。」这样就是没有智慧了。大智若愚,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没有关系的。你什么都懂,临死了,一个也带不走。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求法的心要单纯、简单。
直心是道场
一个人学佛法,有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一看他的心就非常清楚了。他的心非常单纯,这样的人就容易入道。很简单,不复杂。他内心越复杂,这样的人不容易入道。所以经中讲:「直心是道场。」「直」就是笔直的道路,不拐弯。很多人的心像肠子一样弯来弯去,太复杂了,想得太多了,杂草丛生,「邪见稠林」,像树林一样,密密麻麻,而自以为有聪明智慧、有见解。我们学佛,就是要把这些邪知邪见的枝叶通通删除掉,到最后,单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它东西都不存在,都无所谓,心非常单纯。
净土法门为什么难信呢?因为凡夫的心都非常复杂,就喜欢听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学念佛,你讲念佛一定往生,他反而不记在心里;一听说「佛珠捻到佛头的地方不能过,如果过了有得罪哎!」这句话,他马上记住了,他回来就跟人家讲了:「我这次朝了什么名山,得到了一个佛教知识:佛珠这里不能过。」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打开经典,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关于念佛往生呢,他却认为太简单了,太单纯了,他要搞复杂的东西,诵经啊,持咒啊,搞得很复杂,他觉得这样才是学佛法。
释迦牟尼佛讲这部《观经》,很委屈的啊,一开始也给你搞复杂的,因为你的心复杂啊,那就讲复杂的,慢慢诱导,慢慢把你的心磨平,把你复杂的心引导到单纯化。比如说,我们平时都复杂化,如果现在各位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这个时候,人家跟你讲:「某某人哪,我来为你诵《金刚经》、《心经》、什么咒、什么忏……」你心里面愿意吗?你心里面这个时候就单纯化了,「哎,我不要了,你就给我念佛好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最重要的东西就显示出来了,平时啊,你把生死放在一边,没有这个观念,生死心不切,无常感不深,所以就希求名利,要搞一些其它的修行,搞得很复杂,到快死的时候,你复杂也复杂不了,就单纯化了。
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讲到下辈三品,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复杂的,论他的根机,十恶罪人,破戒罪人,五逆罪人,他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他什么都拿不出来讲,他的心只有单纯,而且,他已经到了临死的时候了,如果活得好好的,「我还能去复杂一下,学学别的」,到临死了,不可能不单纯了。所以,引导我们众生到这个地步,那你就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部《观经》,最后叫「花落莲成」,花的叶瓣是很复杂的,很多很多片,「啪啪」会掉落的,莲蓬就显现出来了,单纯起来了。
我们念佛的人,心中要空空荡荡,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世间的事,就随缘而过,不要心中想很多,「这样能不能,那样能不能?」只要念佛,无不往生。
至诚心
《往生礼赞》云:欲生彼国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身业礼拜,口业赞叹称名,意业想念,这叫身口意三业,这样来做,必须是真实的。
我拜佛拜下去,是真拜佛。什么叫真拜佛?拜下去,折服自己的骄慢,「南无阿弥陀佛,我确实罪业深重,靠我的力量无法解脱,感谢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来救度我。」这样去拜佛,行动在拜佛,内心里边是完全的仰顺、归命、依靠。比如说一个徒弟来拜师傅,他的行动是在拜师傅,心中却想:师傅,你那两下子,可能还赶不上我呢。这叫拜师傅吗?他来拜师傅,说:「徒弟一无所知,师傅武艺高强,技术高超,我来虔诚向您求学。」他内心完全是空的,完全靠师傅,这叫拜师傅。有的人拜师傅,内心不诚恳,很骄傲,师傅一看就看出来了,不是真心来学习的。我们来拜佛,也要怀着一颗谦虚、恭敬、完全依顺的心,这叫身业礼拜。
「口业赞叹称名」,也一样的,「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啊,念佛一定往生呀。」讲了这一句──有一位佛教徒和一位基督教徒在一起谈心,他们各自讲解自己的教主伟大,而且劝导对方信自己的教。佛教徒就讲了:「信我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非常庄严,很好,比天堂好多了,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念名号一定往生啊,多简单啊!」
基督教徒讲:「信我们上帝吧,天堂非常好,相信上帝,能够永生啊。到我们天堂去!」语言上大家差不多。
然后,基督教徒问佛教徒:「哎,你信仰佛教蛮虔诚的,你告诉我,念名号一定往生,我有点动摇了,我也想来信佛教了,请问你,念名号,你一天念多少啊?」
「哦,我每天念三万。」
「哇!念这么多!那你往生一定了吧?」
「哎,不行不行不行,我念得还差太多,念得还不够,功夫还不到。」
基督教徒一听,不跟你讲话了,就走了。他为什么走了呢?「你讲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你每天念三万,又吃素,你还不能往生,好是好,只怕我没有份,干脆算了。」他就不讲话了,就走了。
你嘴上讲阿弥陀佛不可思议,而实际的行动和真实的内心是在说阿弥陀佛不行啊,你这就没给佛教增光了,你说是不是这样一回事情?
佛教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宗教,名山大川都有寺院,而现在佛教的发展赶不上其它宗教,原因在哪里?佛教里边最殊胜的净土法门都给我们用嘴巴讲歪了,你还去给别人宣传呢,谁敢相信?一开口就先横一道门坎,「要吃素,要清净心,要一天几万遍,不然不能往生……」
「好是好,我们做不到啊。」
所以是自己给自己把路堵死了。弘扬佛法,一定要弘扬佛教的慈悲,如果你那样一讲,哪个来信阿弥陀佛啊?
「我还没吃素……」
「暂时没吃素没有关系,慢慢来,你先念佛。」
「好,我来念佛了。」逐渐逐渐不吃肉了;
「我的思想还不清净……」
「也没有关系,你念佛一定往生。」好,都念佛了,慢慢思想也清净了,不是说一定要清净,自然而然就好多了;
有的人说:「我还没退休,不能念佛。」
「没关系,你没退休,现在忙着,一天念五句、八句、十句,总还是可以吧?也可以念!」你一下给人家定一万两万,把人家吓坏了。阿弥陀佛讲「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哪个不能接受啊?
「我是开饭馆的,唯有造罪。」那有人就觉得:「我这样的不能念佛。」
「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开饭馆的,你罪业深重,那更要救!开饭馆如果不念佛的话,将来比人家堕落还深,你更要念佛!阿弥陀佛都不嫌弃你,你还嫌弃阿弥陀佛吗?」这样一讲,他也可以念佛了。
如果跟人家讲:「哎呀,饭馆你不能开啊!」
「不开我就没饭吃了。」他宁愿不念佛,因为是凡夫嘛,他哪知道未来啊?他只看眼前,他宁愿不念佛,饭馆照开。
你不如劝他赶紧来念佛:「人家不开饭馆都要念佛了,你开饭馆不更要念佛吗?人家罪业没那么重都要念佛了,你罪业重就更要念佛。就像病人一样,人家病得不重都要看医生,你病得快死了还不看医生啊?更要看!」这样种种的安慰,引导他,这样把念佛法门传导给大众。
「口称名号,乃至临终一声、十声决定往生!」这个你们可以大胆地讲,这是佛经所讲的话,毫无疑问,「无论何等罪人,若念弥陀名号,愿生极乐世界,无不得生,彼佛誓愿,无有虚假!」这个你可以壮大胆子说。本来事实就是这样。所以跟别人讲,不用担心。
有的人在赞叹医生:「某某医生妙手回春,医术高超,我得了个小感冒,治了半个月,吃了三十多副药,还没治好。」那你是赞叹还是贬低他呢?那应该怎么赞叹?「啊,某某医生,医术高超,医德一流,妙手回春,神医再世,我得了癌症晚期,所有大医院都判了死刑,但是他一副草药就把我治好了。」那这样就叫赞叹了,「哇!这位医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都来找他看病。
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复如是,「阿弥陀佛大医王,威力不可思议,六字名号是神丹妙药,是阿伽陀药,我得了种种烦恼罪障之病,犯下无量无边的恶业,可是称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毫无怀疑。」这叫赞叹啊,这叫念阿弥陀佛了,你说什么「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我每天念三万、五万,念了十八年,现在还一点感觉都没有,还不知道能不能往生」,这是不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
深 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
我们自身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是烦恼凡夫,无有善根,不能够出离三界火宅。
首先要相信自己没有能力,不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我会诵经、会持咒、会拜忏、会朝山、会打坐……」你有本事,如果是那样,你与净土法门的缘份就比较弱一些。学净土法门,首先把自己放低 ── 不是放低,你本来就是这样子,那么,知道自己没有力量,你才会去靠人家的力量,对不对?人都有点面子,学佛法也把面子带进来了,如果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愿去求人,知道的确是没办法了,才去求人。那你念佛这件事,不能抱着这样的观点,我们本来就没有办法出离三界六道。
有人容易相信这第一点,但是他不相信第二点。第一点叫机深信:相信我是个根机差劲的人,没有办法,什么法门都学不成;第二点是什么呢?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这样什么法门都修不成的人,而为他成就六字名号,对于这样的机,要给予不可思议的救度,他才能够接受净土法门。有人讲:「我是差。」然后不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那就不是净土法门讲的事情。第二: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光信第一点还不够,第一点要和第二点结合起来,才是净土法门的信心。这第二个信 ──信弥陀誓愿──是从第一个信来的,说我这样的众生,造罪凡夫,念弥陀名号,下至十声一声,定得往生,一念不怀疑。
很多人不这样相信,他说什么呢?「念佛达到功夫成片,达到三昧境界才能往生。」那就没有第一个信心喽;
很多人说:「我是造罪凡夫,所以我念佛不能往生。」那就没有第二个信心喽。
净土法门的信心是两个结合在一块,信自己是凡人,信这样的凡夫念佛一定往生,不是信人家是出家人,会诵经,会打坐,会开悟,他念佛才能往生,不是的,是信:我这样的众生,念佛一定往生。
大家学习经文,要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像病人看医生,他首先要相信自己是病人,如果不相信自己是病人,那何必来看医生呢?首先知道自己是病人,对不对?好,来看医生,医生跟你说这个病、那个病,你要相信,如果不相信,那就不要来看了。
很多人学佛法,不承认自己是罪恶凡夫,「你看,我虽是凡夫,还不致于那么差劲,我会诵经,会持咒,会拜忏,什么都会。」你把你这么多拿来,就好像病人到医生那里说:「医生啊,我虽然生了一点小病,但是你看我眼睛会动,手会动,我还很健康。」现在不是来讲你健康的事啊,是讲你生病的事啊。如果你去参加武术比赛,对教练讲:「你看!我身体很棒,很会武艺,很健康。」那可以。你是来看病啊,你就是要把你的病讲出来。
我们来学净土法门,我们就这样:我有哪些哪些不足,阿弥陀佛来救度我!阿弥陀佛说:「好,那你来吃我的六字名号阿伽陀药,一切病都会好,这药就治你这个病,你放心,吃了一定好。」那我们这样的众生,六字名号是专门给我们念的,我们念佛必定往生。
「好,我相信,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回向发愿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
不管是世间善、出世间善,所作一切,都不是为了求人天福报,也不是为了求开悟,都是为了往生,这叫回向发愿心。
这个回向发愿心,并不是说「光念佛不够,另外再去修其它的善根来回向」,不是的,这个是指:我们没有接触净土专修念佛法门以前,所修的善根都拿来回向。比如我们以前是求开悟的,或是求人天福报的,我都不求那些了,把那些功德都取回来,我要求生净土了,从今天开始专修念佛之后,还肯定会行善的,也一定会布施三宝的,那目的呢,也不是为了求世间福报,通通归向往生这一件事情,知道念佛往生无有不足,而尽我的力量,随份随力地去行善积德。
自然具足三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具足三心就决定能往生,如果三心里面少了一个,就不能往生。
三心也解释过了,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也有人看到这里,心里就有点担心了,「哦,少一心不能往生,我到底有没有三心具备呢?」就担心了。其实这个很简单,若心思往生一定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则是三心具足。
我们专称名号,而知道像这样念佛,靠佛誓愿,一定往生,有这样的心,就三心具足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点至诚心,是真实心,专门仰靠弥陀誓愿,这也是至诚心在当中了,而如果杂行杂修,当然算不上至诚心了,就三心二意;对往生这件事情不怀疑,不怀疑弥陀救度,这是深心;我们念佛本来就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做回向发愿心。这里是分释,一条一条的说明。知道念佛一定往生而念佛,自然三心具足。
如果少了至诚心,你口上虽然念佛,心中以为念佛不能往生,然后就去行杂行杂修,这样当然就不能往生了;如果少了深心,就是没有深信之心,「深信」解释为二种:第一深信自己是罪恶凡夫,第二深信弥陀的誓愿,就是救度这样的凡夫,称念名号,一定往生,那如果少了这一点,比如,「念佛一定往生,但那是贤善之人才可以往生的,像我这样的罪恶凡夫,大概不行」,少了深心,当然也就不能往生;第三回向发愿心,你不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相信念佛一定往生,带罪凡夫念佛也一定往生,但是你不愿去往生,你求开悟,或求在此世证果,这样,当然也不能往生。三心若少一心,就不得生。
那一向念佛呢,自然具足三心,所以称「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一向念佛,心中不疑,思往生决定,必然具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如果心中有所疑虑,则应当听闻经教,应当发起信心。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