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个权贵家族的覆灭样本
《红楼梦》里,荣国府落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不懂“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之真意。
曹公是敢于冒险的作家,一开始就向读者交了底,让你知道最后的结局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好一似百鸟各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此前提下,他所有的叙说,都是回望,即便是看似不带感情色彩的,对于衣食住行的叙述,都已然浸透着某种悔意。
他们家原本可以不落到那步田地的。虽然抄家是迟早落下来的一场雪,但如探春所言“这样大户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话,前半部分是对的,后半部分又对又不对。荣国府里有内斗,但并不十分严重,也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秦可卿在第十三回里就有提示,是气数已尽:“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图注:红楼电视剧情节——秦可卿托梦凤姐,讲贾府气数已尽之理。)
似乎很唯心也很悲观,提示着历史潮流的不可逆,个人的无所作为,像在为贾政贾珍们开脱。却也是真相。和平年代,贾府完全靠皇帝的欣赏抬举撑着,本就难长久;族中子弟的上进心,固然是个人素质,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家庭经济等各方面影响。生在贾府这种安乐窝,只有像贾兰这种寡母带大的孩子,还保持着悬梁刺股的意志力,这也是官N代富N代的宿命。
秦氏这话,是说给凤姐听的,用秦可卿的话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但此时,她居然还在问“有何法可以永葆无虞”,难怪秦可卿要冷笑一声,说“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天命如此,折腾无益,相对于一心只想往前冲的凤姐,秦氏更有大智慧。她在可以前进时,看到后退之路,她给凤姐提出的两条建议,都是筹划将贾府从豪奢的大户人家,朝审慎的中小型人家转型。
一是在祖茔附近多置产业,“便是有了罪,凡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二是将私塾供给制度化,“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
借秦氏之口说出的这两条对策,当是曹公饱经困窘忧患才得出的,许多年之后,他是否想重回当初的时刻,促使凤姐去执行?但在贾府里,唯一一个能挑大梁的凤姐,对这真知灼见充耳不闻,着急打听秦氏口中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喜事,讽刺的是,正是这“喜事”,元春省亲,让荣国府大兴土木,拖垮了贾家的经济。
(图注:元春省亲——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这是命运对贾家的第一次提示,被凤姐轻易放过。第二次提示,出现在探春理家时候。探春去贾母的陪房赖嬷嬷家吃饭,和赖家女儿聊起了持家之道,发现“包产到户”这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回去就把大观园承包给了老婆子们。
这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尝试,更了不起的是,探春懂得从赖家这种中小户人家引进先进经验,她看出了他们家的生机所在。
(图注:探春的改革,也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落)
凤姐做不到,平儿替她解释:“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断不好出口。”
凤姐的顾虑不是没道理,媳妇难当,何况她原本是老大家的儿媳妇,跑到老二家来当家,更不能让别人捏到把柄。若是她提出转型,一定会引起众议哗然,这一方面是探春说的“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自杀自灭”所引发的掣肘所致,另一方面,亦因凤姐没有改天换地的魄力。
更有实权的王夫人,则是无法接受转型。她不是不知道贾家已经入不敷出,她的对策居然是:“凡百的事情,我都省了”。袭人那每月二两银子,就没有动用公家的钱,从她的账目上出的。但这有限的节约,怎能改变贾府江河日下的局势?王夫人喜欢“笨笨的”下人,一个反智主义者适合过田园慢生活,不适合当家。
贾府里,有眼光、有魄力、有实权、有威望的,还数贾母,如果她来推动荣国府转型,任何人都无话可说。虽然此时她年事已高,但她出手整顿大观园风纪,便雷厉风行,转型不是体力活,细节可以交给像凤姐探春她们去处理,贾母需要动用的,只是自己的声威。
但贾母显然无意于此,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儿吃饭,主子吃的饭不够了,丫鬟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鸳鸯说:“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说:“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荣国府的窘态已经露出来,贾母也只是开了个玩笑:“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的反应呢,是“都笑起来”。
(图注:大观园的决策层,对转型毫无兴趣)
贾母不是不清楚,“如今不比在先辐辏的时光了”,要把有些旧规矩都“蠲”了;她也肯让凤姐拿了自己的东西去当,但这些小打小敲,对于一个当家人算不得美德。一个当家人,要做的是掌控全局,改变走向,贾母却在听到甄家被查抄之后都无警醒,只是“心里不受用”而已,她的聪明才智,就像她屋里那些古董,做摆设绰绰有余,不算有用之才。
还要注意的是,贾琏凤姐后来那样窘迫,正因贾母被大操大办的那个八旬生日,“把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花完了”。
你说她大办生日也是不得已?唔,当年慈禧大办生日时,也觉得办得好不好,关系到帝国的荣光。
总之,我们对大人物常常很宽容,他们有点幽默感,有点小慈悲,有点气质有点审美,就能被夸到天上去,写官场小说的王跃文曾说,人们看领导,就像看孩子,他们随便说个什么,大家都觉得有趣。到了某个位子上,才干倒是不重要的事了。
八十回红楼的后几回,破败之气随处可见。当年秦可卿生病,每天吃二钱人参,完全不在话下,到了七十七回,凤姐生病需要二两人参配药,荣国府已经找不到像样的,王夫人想到要拿钱去买,已经焦躁起来。好容易从贾母那里找了点人参,“固然是上好的……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了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了。”
这说的是人参,也是贾家,还是贾家的灵魂人物贾母。百年之后,大厦将倾,那个就在不久前还口口声声“我们这样的人家”的贾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倒下来。不能说这就是悲剧,“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没有凋落,就没有生长,得失都是常态,不用过于纠结。若有什么好总结的,只是,在大厦倾倒之前,贾家上下几百口,都在以各种方式等死,聪明的,糊涂的,看得清的,看不清的,就像等一场命定的火灾,竟没人想到,在火灾来临之前,正视这命运,带上全家人,走出去。
抄家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贾府的“内囊”已经上来了,但人们已经在繁华梦魇里醉生梦死,他们死于不敢面对导致的无所作为。这也是一部《红楼梦》,对于现代人,最为实用的一点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