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快诵网

唐卡:神奇的藏传佛教艺术

发布时间:2019-11-15 09:54:21作者:了凡四训快诵网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型期,几千年来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库,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宗教艺术是这个百花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抢救、保护正在以救火般的速度进行着。  “传说在释迦牟尼30多岁时,他的弟子们想为其画像,虽百般努力,但没有一人成功。一天,文殊菩萨化身请释迦牟尼来到河边,通过水中之影画出了释迦牟尼画像。这便是唐卡的由来,唐卡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佛祖的卷轴画’。”自称给喇嘛打工的唐卡艺术创作大师西合道得知采访目的后向记者侃侃而谈。  在电视上,我们常会见到一些有关藏区的纪录片,其中不乏成千上万的藏民聚于寺庙广场或山头上,展开一幅大至覆盖整个小山头的布质佛画的场面,这种仪式被称作“晒大佛”。而被展开的布质佛画就是藏族宗教艺术瑰宝——唐卡。晒大佛只有在雪顿节等特定的日子举行,数以万计的信众及穿着整齐僧袍的僧众聚集在一起,梵音缭绕、钟鼓齐鸣,仪式庄重而神秘,唐卡就是这个仪式的主角。随着国家及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唐卡也为越

\

来越多的普通人所熟知。  西合道介绍,绘制唐卡有严格的流程:先要在画布上刷上白色涂料,以便着色和固色;然后用炭笔打底稿;再就是上色,将用松石、珊瑚捣碎的颜料按深浅不同点上去、晕染开,上乘的唐卡作品还必须使用纯金碾磨的金粉勾勒神佛、莲座乃至法器的轮廓。  “绘制唐卡的画家必须具备丰富的宗教知识和历史知识,这样在细节的处理上才能符合佛法的精神。”在藏区长大的藏族民间艺术创作大师西合道对唐卡的制作有着深刻的理解。“绝大多数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的主题;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现其他题材、服务于其他内容。”  他介绍说,对于藏传佛教僧众来说,唐卡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观看唐卡引发关于佛像义理的联想。同样,在家信徒也要请画师绘制唐卡并加以供奉,有人还亲自作画,奉献给寺院装饰殿堂。最壮观的则是节日和法会时的晒佛仪式了,僧人们将寺院中珍藏的唐卡取出郑重展示,向民众及香客展现净土世界的光辉、佛陀祖师的伟大,或说或唱,载歌载舞,场面隆重而盛大。平常室内供奉用的唐卡一般不逾一米,但晒佛时展开的巨幅唐卡能够铺满整整一面山。  “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有的因为过度开发而遭到破坏,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在于对传承人的保护。”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王文章直指要害。有约50年唐卡制作经验的西合道是一部唐卡制作技艺的活字典。西合道集毕生经验总结出《热贡艺术(唐卡绘画工)职业技能鉴定地方标准》,去年9月在青海获得通过,今后的唐卡艺人必须通过这个标准获得初、中、高级技师资格,才能从事唐卡艺术工作。这个《地方标准》对唐卡这项无形文化遗产的规范、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过去,西合道家族的唐卡绘制技术是不传授给外人的,但是西合道改变了这个祖训。他把工笔技术传授给学生们,还警戒他们制作唐卡一定要严格遵守“神佛造像法”的限制。过去,在青海从事唐

\

卡绘制的艺人不过千余人,现在已经有3000多人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认真画唐卡的人就逐渐减少,很多人开始复制别人的唐卡或者粗制滥造一些唐卡到市场上出售。”西合道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他呼吁,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护它的原生态至关重要。  现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下,西合道的热贡唐卡已经成为国内首批以个人名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原文

  • 了凡四训讲解

  • 了凡四训诵读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快诵网